戴旭:中国面临被肢解的命运(下)
戴旭:中国面临被肢解的命运(下)
第二章 窥破玄机
金融危机背后的战略玄机
美国人制造了无数的“中国阴谋论”,现在,终于有一个很有分量的中国人、中国军人,以他缜密的推理和纵横捭阖的论证,揭破美国的“阴谋”了。
其实持此观点的并非作者一人,《货币战争》一书的编著者宋鸿兵先生也认为当下的金融危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阴谋。只是二者论述的角度不一样,但殊途同归,恰可称为互相印证,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自古以来,东方以谋略见长。但是到了近代,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美国随着实力的增强开始建立世界帝国,其集中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大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顶级智库,其整体战略思维能力已独步世界。苏联的解体,就是这些战略家的贡献。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全国为上”。
美国固然是当今最好战的国家,但战不一定就是动枪动炮,美国既有着拳王般的蛮勇,也有着商人般的精明。
此文专论美国对华暗算,对当初东南亚金融危机尚存记忆的人们,可以对照观察、思考当今美国金融危机。
此文发于《新民周刊》,是否同意本文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努力了解表象后面的真相。
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的强心针打下去了,欧洲数万亿美元的强心针跟着打下去了,中国也以大幅度降息给予了积极配合。但是,美国——世界金融危机并没有呈现出被遏止的迹象。于是,美国总统会见完西方七国财长之后,又开始筹备国际金融会议,邀请了中、俄等国。谁也不知道金融危机下一步还将怎样扩散蔓延,各国都在关注世界经济危机会不会被引爆,以及怎样才能避免本国金融体系和经济少受影响,还有的甚至翻起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在一边被要求承担国际责任,一边又必须顾及国本而自保的忙乱中,一些本应该引起深刻思考和分析的问题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这场金融危机背后到底有没有什么玄机?
一、 受害者都是谁?
正常而言,谁发生危机谁受损是天经地义的,就像谁得病谁痛苦一样。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受害者不就是东南亚国家吗?虽然也有小范围的波及,主要还是危机发生国自身。而此次美国金融危机,除了一些关于美国人乱花钱的国际批评之外,美国人似乎并没有过激反应。美国摔倒了,自己却不感到疼,这是为什么?法新社说中国在这次危机中表现出“帝国般的镇定”,其实美国才称得上这样的评价。那么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真正感到疼的都是谁?
第一是中国和日本。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首先表态已经做好准备参与救市,后来发现此黑洞深不见底,才临时犹豫徘徊于悬崖边上;而日本虽没有如此高调,却悄悄地进行了大规模“抄底”。西方舆论枪口一致把救市的呼声直接对准中国,并爆出中国已经持有美国过万亿美元债券的消息,威胁加利诱。中国和日本是美国两个最大的债权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面临的危险也最大:如果不救美国的金融市场,可能导致已有的债券变烂账,彻底损失;如果去救,则新的资金可能又被死死套住,未来损失更多。两害相权,一个是眼前断腿,一个是未来瘫痪,实难取舍。但日本经济实力比中国强得多,因此虽然同遭困境,疼痛感也要轻得多。
第二是中东产油国和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这些国家或是美国的宿敌,或是美国的新仇。当年中东产油国曾经对美国石油禁运,导致美国经济危机;后三个国家,现在正在全球与美国短兵相接,而其共同的资本,都是前一阶段高到140多美元天价的石油。现在金融危机一来,短短几天之内,国际原油价格落到70美元以下。显然,这些拥有黑色金子国家的钱袋将空荡不少。特别对于正在全球准备和美国大打出手的俄罗斯,能源收入的骤减,将大大削弱其复兴的速度。
第三是欧洲。美元掉进深坑,欧元也被拉进来垫背。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没有立即“骗”到中国的钱,接着就一把拉住欧洲。此次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雷曼兄弟倒闭,而这个华尔街老牌银行的规模并不大,美联储最多拿出百亿美元左右就可以救下。但在次贷危机很长的时间内美国并没有果断出手,而是听任其他更多的银行因受池鱼之殃而相继倒闭,接着美国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的银行业救助法案,迫使全球央行全部紧急降息,以放大金融恐慌。这个举动看似合理正当,但却引发全球商业票据市场崩溃,而欧洲商业银行融资的大部分正是来自商业票据市场!于是,世界就看到美国金融危机的祸水,如悬湖决堤般冲毁当初发誓决不为美国救市的德国、法国、英国等国的商业银行、房贷机构和保险业。连荷兰、冰岛这样如田园牧歌般宁静的国家也被冲荡得一片狼藉。就在不久前,雷曼还向欧洲央行拆借了80亿欧元,而雷曼英国分部则在倒闭前一天还向美国总部汇入了40亿美元。难怪法国财长愤怒地说“让雷曼倒闭是有预谋的”。由于被“裸泳者”死死地拉住,虽然德国财长说“美国将会失去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超级大国地位”,但欧元并没有得到取代美元的天赐良机。
美国凭着金融领域超级大国的霸权骑在中国、日本和欧洲以及俄罗斯的身上,表面上此次危机摔倒的是“骑手”,实际上受伤最重的却是“坐骑”。美国大喊大叫是因为它有话语权,而坐骑不喊不叫是因为它有疼说不出。今天美国国家的总债务是50万亿美元。它借到的、消费掉的是真金白银,而别人手上拿着的只是以美国金融信誉做担保的一把白条子。现在美国不要这个金融信誉了,那些白条因此也在真金白银和废纸间来回变幻。说这是美国对全世界发动的金融战争,可能会被一些人扣上冷战思维的帽子,但说现在的情形是美国在高明地抢钱或赖账,不过分吧?
二、 除了精心设计,还有什么更好的解释?
世界每一次金融动荡看起来是当事国自己造成的,其实背后都有世界金融资本巨头那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说好听点是全球利益重新分配,说白一点就是“合法”的掠夺。东南亚金融危机,索罗斯“代表美国”席卷亚洲小龙几十年的财富不是最好的例子吗?只不过美国的政治和金融玩家技巧高超,在自己遭受金融危机的时候,不仅自己的财富别人卷不走,还能把那些想趁火打劫的人装进口袋。这真是世界谋略史上的一大奇观:美国求着别的国家来“打劫”,而别人还如临深渊不敢举步。我是不敢小看这个“奇观”的,要知道这是曾经设计把苏联玩死的美国的最新发明;我也不相信它会满足于只在纯金融领域赌场玩空人家的钱袋,近代以来,白宫的智囊都是世界级深谋远虑的战略家。
美国现在是唯一超级大国,其唯一的战略目标就是建立无冕的世界帝国,作为必然的战术选择,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压制出现能够挑战其权威的国家和地区,恰如封建时代帝王对藩王的控制和警觉。至于手段则从战争、颜色革命到经济阴谋无所不用其极。合并观察可以看出,美国在金融危机中一网打尽的那些国家和地区,都是美国刻意在经济、军事方面予以限制的首要对象。这些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无一能和美国相提并论,但各自拥有对美国的局部优势,或经济或资源或军事或发展速度。早就有人指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是美国银行最大的烂账。美国仅为伊拉克战争付出的隐性成本就有3万亿。毋宁说,此次金融危机,就是连续的战争和当前的持久战,把美国累出的“心脏病”。在美国筋疲力尽的时候,它的对手们就显得精神抖擞了。石油价格的疯长,已经鼓舞了富油国的伊朗和委内瑞拉,壮大了俄罗斯,使其在格鲁吉亚冲突中表现凶猛。加之中国借助奥运会,准备开始新一轮经济腾飞,这都是美国建立世界帝国的巨大危机。美国当然不会让这些国家趁自己之危“沉舟侧畔千帆过”,于是,自己的发动机坏了,也要把别人汽车的轮胎扎破,自己在跑道上摔倒,也要把别人绊倒。否则,美国陷在两大战争泥沼里旷日持久,失血过多,如何避免多极化的快速到来?在经济领域最核心又是自己最擅长的金融领域,一箭多雕地削弱潜在对手,因此就成了美国战略家们考虑的大问题。就像苏联突然解体之后,美国以打压石油价格和推动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的大战略才为人们所知道一样,金融危机背后的真正玄机,目前是美国最高机密,要想大白于天下也需要几十年。
但我们不能等到几十年后才恍然大悟。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此次金融危机本是由美国的住房消费者支付不起本国银行的贷款引起,按说,受害者应该是美国金融机构和美国财政,但最后受到打击的竟然是美国在全世界的“敌人”和对手,而受害者还必须去救加害者。谁都知道之所以出现金融危机,是因为货币的流动出现断裂。从十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看,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货币贬值,接着会出现支撑货币体系的硬通货的升值保值。但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却带着让世界看不懂的“美国特色”:石油、黄金、等商品期货同时暴跌,而美国开动印钞机大量注资那些摇摇欲坠的银行,迅速稀释美元的实际价值,按理说应该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但非常奇怪的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元还在不断贬值,危机以来,美元反而表现出强势特征。这种反世界金融规律的现象,如果不是为了吸引别国“抄底”的诱饵,又是什么(因为如果美元大幅度贬值,别国将不会继续持有和增加美元,那美国还怎么骗钱呢)?通过大量印刷美元“纸”,一方面以最简单的办法拯救本国金融企业免受别国的控制(别人投了钱也不能控制美国金融结构),同时又成倍地减少债权国拥有美元的实际价值,同时还把世界资金吸引到美国。美国是不是预有图谋或是急中生智利用金融危机洗劫全球的财富,固然还可以做更深入的论证,但目前这种只有美国金融危机才会发生的离奇情节是不是太有点“好莱坞”了?这一切除了精心设计,还会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呢?
三、 下一步会如何?
这种既反常又真实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
现在对这轮金融危机,在国内还只是局限于经济学家的圈子里讨论。而中国经济学家的一个普遍性的致命缺陷是,只具备专业知识,而没有战略思维,只有经济领域的局部眼光,没有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整体观察。这是因为中国没有经历过完整的资本主义阶段,自己的经济学家都是学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成长起来的,对资本主义那一套的游戏规则没有应用环境和实践基础,因此也没有成熟的经验。他们不仅写不出《货币战争》和《金融战争》这样的书,甚至也没有这样的基本认识。不然,中国就不会把过万亿的外汇,都买成美国的各类国债,而做出这些决定却没有通过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的外汇应该服务于谁?应该怎么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最缺什么?为什么17000亿美元热钱(其中5000亿是我们应付的利息),让中国人寝食难安,而我们的18000亿美元,却被人家套住,通过贬值和危机蚕食鲸吞?美国和西方为什么不购买我们的国债,只购买我们的实体经济,而对我们正好反过来?这些问题不思考清楚,是不会在目前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讨论和此次惨重的损失中学到真经的,那以后还会不停地受伤。在华尔街这样资本主义游戏的深海里,看上去很富态其实既没有制订规则的资格,也没有机智深邃大谋略的中国金融机构其实只是一条小金鱼,和美国的金融大鳄们在一起嬉水,还是小心为妙。
美国金融危机是一部最新的反面教科书。很多人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在预测此次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的进程时间,我却在思考美国人还会把目前充满战略玄机的金融危机玩出什么花样。美元一直在贬值,为了诱使别人抄底,现在暂时稳定并升值,但接着会不会再来一次更大规模的贬值?毕竟我们手上握着的主要是美元纸币。当我们的外汇债券大幅度缩水时,国际资本会不会又一次疯狂拉高石油、黄金和其他价格?那我们又要多付出多少成本?一边把我们手中的钱变成废纸,一边又把它们手中的石头变成钻石,一拉一紧,中国的经济就断气了。我们沿海已经有7万家外向型企业破产,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玩具制造厂。接着还不会有更多其他的企业破产?美国已经用金融危机的祸水冲垮了欧洲的金融体系,这种极有可能被美国战略家们操纵的金融资本游戏,会不会在中国制造出制造业雪崩?那时,中国的企业资产和技术人才将比贬值的美元更廉价。今天,大家看到的是华尔街金融海滩上的“裸泳者”和来不及逃生的“死鱼”,那时,遍地的制造业的死鱼会遍布中国经济的海滩。而一直盘旋在中国经济天空的外国金融资本的秃鹫,会凌空扑下。商务部郭京毅间谍案的出现,说明在外资收购中国企业方面已经被美国和西方预置了“木马”。美国在世界上的潜在对手有许多,但在经济领域最关照的却是中国。里应外合,不战而屈人之国的大戏,20世纪苏联无声倒下的悲剧,会不会在21世纪易地重演?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自二战以后原子弹问世,大国争衡的主要舞台就不再是血腥硝烟的战场,而转向以经济领域为主的战略制高点。上兵伐谋,比内功使软刀子,用头脑不用爪牙较量,成为主要特点。苏联在冷战中倒下,不是这种软战争的结束,而恰恰是一个开始。“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度美国,并不是出于民族或意识形态的成见,而是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反向推导的结果。美国不是恶魔,但为了它的霸权目标,为了它的世界范围的国家利益,它必然要损害别国。俄罗斯在成立之初和美国、西方之间,几乎是蜜月关系,今天如何?它能付出的都付出了,但换来的却是北约东扩和全球被封堵。中国一些智囊、学者和机构,只是高喊与国际接轨,向西方(主要是美国)学习,却丢掉了基本的战略警惕,中国的一些主要银行,竟然大部分都是请的华尔街的顾问。当年俄罗斯也请美国人做顾问,结果一个休克疗法,差点要了俄罗斯的命。美国对中国是什么心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军人固然担当着国防的使命,殊不知,在核武器、网络和太空时代,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军事对决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就是偶尔发生的常规局部战争也不足以动摇国本;倒是经济海域的无声拼杀是经常的、大量的和致命的。中国的经济学家有必要于专业之外,进进国防大学,读读孙子兵法。
四、 中国应该怎么办?
早在上世纪之初,法国内阁总理克莱孟梭就说过,“战争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交给将军们去干”。 在全球化经济时代,用钱如用兵,同样的道理,如何制订金融政策使用外汇,是国家战略问题,也不能仅仅由经济部门更不能由银行金融部门擅自决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认为,从眼前看,应从国家战略高度,思考如何提升中国在西方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从长远看则应该考虑让巨额的外汇从美国市场上大部分脱套,同时建立起以矿产资源和土地为支撑的人民币货币体系。在巨额外汇的使用上,在欧美发达国家,应以收购高技术企业为主;在其他地方,则以掌控矿产、森林资源为主,比如非洲和拉美地区。以另一部分投资于朝鲜、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和中亚等中国周边国家。同时,还可以考虑投资于台湾和港澳、东南亚,为未来中华经济圈奠基,以及投资于国内,扶持制造业,拉动内需。
世界迄今所有大国的崛起,无非是占有资源市场和消费市场,或者是用军队夺得或者是用公司控有。我们不选择武力崛起,使用商业手段就是唯一的选择,外汇和一支具有战略头脑和娴熟运作经验的国际金融队伍,因此应该被视为中国未来崛起的一支生力军。
中国必须改变目前这种只能被动参与不能制定游戏规则的世界经济秩序。这不仅仅是参加G8的问题,而是要改造G8,或者另起炉灶。这方面,俄罗斯的思考走在了我们前面。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茹科夫15日在政府金融科学院举行的“俄中金融银行体系改革经验”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在俄罗斯和中国贸易增长的同时,两国应该考虑新的金融机制,而不是只利用美元进行结算。俄中经贸合作中心总裁谢尔盖·萨纳科耶夫表示,目前俄罗斯和中国在金融和银行业的联合,甚至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重要。两国应该为顺应这一趋势进行银行体系的改革。我认为,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建议。但仅仅把眼光局限在俄罗斯还是不够的。还要把港澳台和东南亚、韩国和日本纳入进来,建立自己的区域金融体系,并渐渐取欧美金融中心地位而代之。只有当世界金融的中心转向了东方,世界经济的中心才有可能转向东方。只有自己拥有金融话语权,才是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方面,中国的航天发展给中国金融体系一个很好的启示。当初美国排斥中国不让我们参加国际空间站,后来我们自己建立了自己完备的航天体系,迫使美国主动来和中国谈太空合作。如果我们和周边国家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体系,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在建立和谐的周边政治关系,是对和谐世界理论的实践。毫无疑问,这将大大有利于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
第二节、金融风暴对美国军事和世界的影响
导读:
此文写于2008年初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作者身为军人,自然关注这一世界性危机在军事层面的影响。作者断言,此次危机将对美国在全球的军事扩张,以及新武器系统的更新换代釜底抽薪。
由于美国战车在世界上横冲直撞的力度减弱,世界当然总体上会让神经松弛一下;那些美国的敌人们甚至会欢欣鼓舞。但是,危机会过去,美国循着自己的世界帝国目标,也一定会旧态复萌。下一步会如何,只有留待后人们去感受。
眼下,我们虽然处在经济的寒冬里,但却可以暂时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也算有失有得。
金融风暴还没有减缓的迹象,一些国家的政治家和重量级学者,已经超出经济的范畴,在预言美国全球霸权的终结了。其中尤以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说的最直接:“世界正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地缘政治变革,世界的权力格局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二次大战以来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时代已经结束。”
我认为,这是金融风暴无法遏制继续蔓延下去将会导致的必然结果。但在目前还不是现实,而且在眼前的金融风暴和未来的这个可能的结果之间,还要经历两个阶段:即美国实体经济的停滞和全球军事霸权的萎缩。
从目前情况看,金融危机还是一场只在虚拟经济的海面上肆虐的飓风,尚未在实体积极地的海岸上登陆,所以对美国军事的影响还处在预防和评估的浅表层面。假设美国和西方目前的救市无法快速奏效,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就不可避免。由于美国是军工复合体,实体经济的停滞,必然将导致美国军事工业的疲软,进而如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次第影响到美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生产、研制、列装,不可避免地延迟美国军队的转型计划。总体经济效益的下滑,还会影响到美国的军费开支,再连带地影响到其在目前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作战行动,和一系列耗钱的演习,甚至最后连美军的待遇也会波及。据美国经济学者研究,伊拉克战争的显性开支已超过8500亿美元,隐性开支超过3万亿美元。在美国国内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继续往两个战争黑洞里扔钱,必然将遭到国会和民众更大的反对。加之金融危机很有可能把主张早日从伊拉克撤军的奥巴马送入白宫,所以,这场金融危机目前最有可能导致的一个对世界局势有重大影响的结果,就是美国可能从伊拉克全面撤军。而由此又会导致伊朗问题的缓解,至少美国军事打击的计划将变得更加不可信。
多米诺骨牌还会继续倒下去。现在委内瑞拉和伊朗都在欢呼美国帝国的终结,而俄罗斯则宣告多极世界即将来临。非常显然,美国如果在中东的泥沼中抽身,那它在格鲁吉亚目前正和俄罗斯进行的军事角力,也将失去底气,这又会晃动它在中亚的脚跟。总而言之,除了传统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区域外,小布什上台后快速占领的军事阵地,都有可能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蔓延,间接地失守。美国本届政府上台后已经裁减了不少海外军事基地,随着金融危机的连带效应像涟漪一样的不断外延,可能还会导致超级大国庞大的军事身躯继续“精干“。这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样范围有限的小灾难,而是类似大当量原子弹爆炸那样,由爆心向四周的巨大冲击波无法阻挡。
由虚拟经济的金融风暴——实体经济的停滞——军事扩张的减速,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美国全球霸权的衰落。去年,我在《环球时报》发文称,“美国的军事扩张该歇口气了”,指出其由于苏联解体后忙于抢占对手势力范围,连续打了20多年仗,其军事势能已释放殆尽,正因为如此,我在《中国国防报》随后又断言美国绝对不敢打伊朗。之后面对委内瑞拉、朝鲜、伊朗等并不强大的对手,屡次对美国进行羞辱和公然的对抗,强弩之末的美国果然力不从心。其实,现在看来,那时美国就已经显出疲态。可以这样说,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连续战争累出来的“心脏病”,这次心脏病,又恶性循环地让美国的战争脚步更加寸步难行。如果美国和西方无法遏制金融风暴引发的后续雪崩,美国世界帝国的事业,将在21世纪初就将和华尔街的雷曼兄弟银行一样,宣告破产;如果美国和西部不惜用美元和欧元未来大幅度贬值为代价,挡住了风暴引起的海啸泛滥,那美国的国家形象和称霸世界的进程,也无可避免地会遭受重创。或者从此慢慢地死去,或者重伤后慢慢地康复。无论是哪种结果,都是美利坚帝国的不幸,同时也是其他大国千载难逢的机会,都会导致约翰.格雷所说的“一场历史性的地缘政治变革”。
有学者预言,为了转嫁危机,美国可能对外发动新的战争。但我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因为目前美国金融危机,只是损害了美国的金融信誉,真正丢失财富的是世界那些购买了美国信用的国家。美国民众和美国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受到直接影响。而且目前美国所谓的救市计划,也主要是诱骗别的国家继续购买美国债券,或通过加印钞票,既没有对国内加税,也没有出售战略资产,也就是说,美国国体并没有伤筋动骨,它不需要在目前身陷两个陷阱的情况下,再跳进一个不可预测的战争深渊。有人关心在目前美国特别缺钱的时候,会不会适度放松对中国等国家的武器禁运,以获取大笔外汇收入?由上分析,我认为美国不会采取这种在它们看来是饮鸩止渴的做法。它的战略家们前面设计了金融陷阱,把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资金牢牢套住,再通过贬值予以蒸发,釜底抽薪。就是现在突发危机,它们首先想的也是把中国和其他国家再一次装进来,把危机转嫁出去。美国的战略家们处处算计别国,绝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如果真要迫使美国在售武问题上松动,别国应该采取主动的行动,或以抛售美元债券为胁迫,或为救市提出合理的条件,否则美国是绝对不会主动送上这个“大礼包”的。但如果别国现在采取这个行动,控制着全球话语权的美国,又会动用政治、外交和其他的手段予以反制,最低也会把别国描述成趁火打劫的强盗,这都是可以预期的。世界上目前只有俄罗斯敢这么玩,但俄罗斯又不需要美国的武器。
就像1991年谁也没有想到超级大国的苏联突然猝死一样,2008年谁也没有想到,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会一个跟头,重重地摔倒。它会爬起来,但疼痛会让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停在原地或缓步前行。这个过程,在逻辑分析上就是前文所述从金融风暴到霸权衰落四部曲,在普通人的感觉上,就是美国在世界几个重要地区的军事收缩,和在外交领域可能会露出更多的笑脸。与这一进程想映照,俄罗斯这个已经在十几年的伤痛中复苏了的巨人,将趁机迈开军事步伐。无论是从其洲际导弹的频频试射、战略轰炸机洲际演习,还是从其宣布大动作军改计划,都已经能看出这一端倪。
也许约翰·格雷宣称“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时代已经结束”的结论下的有点早。但新的多强并进的时代大幕,的确已经拉开了一角。
第三节、美国有一种“世界大战”幻觉
导读:
本文写于2006年的这篇文章,其实是在嘲笑美国的那些鹰派学者。彼时,小布什总统率领下的战争政府,正在伊斯兰世界的两大战场陷入全面的持久战。作者早在2004年就预言,美国从来就没有学会持久战,如果它不幸陷入持久战,等待它的一定是失败。
所以,看到那些曾经误导了小布什的好战学者又继续鼓吹发动对伊朗的战争,以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作者忍不住给这些发烧的美国人把了把脉,认为这些一直叫嚣世界大战的人,其实是美国战略困境的反映,就像一只掉进陷阱的困兽的嚎叫一样。
被布什总统称为“最喜爱的历史学家”、素有东方学专家、研究伊斯兰问题权威之称的美国政治学家贝尔南德·刘易斯,几天前撰文宣称“世界站在新的世界大战的门槛上,战争将于2006年8月22日在中东地区爆发”。由于作者的特殊身份,这颗学术“原子弹”立即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
那段时间以来,相当一批身份不同凡响的美国政府和学界人士,不断抛出“新世界大战”的论调,这是为什么?
一、 两年来美国右翼一直在鼓噪“世界大战”
其实贝尔南德·刘易斯并不是“新世界大战”论调的始作俑者。2004年10月,五角大楼顾问、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迈克尔·莱丁,就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如果我们早知道伊拉克战争是这样的结局,就会首先拿伊朗开刀:它是现代伊斯兰恐怖主义之母、黎巴嫩真主党的创建者、基地组织的同盟、扎卡维的资助者、法塔赫的长期避难所和哈马斯的支柱”。
在一次特别的国际会议的讨论会上,前美国中情局局长、当前危险委员会副主席伍尔西,以“第四次世界大战:我们为何要战斗 ? 我们与谁战斗 ? 我们如何战斗” 为题,强烈主张向包括“伊朗毛拉、伊拉克和叙利亚复兴党及伊斯兰瓦哈比教派 ( 基地组织是该教派的一部分 ) ”在内的“伊斯兰法西斯主义”发动一次世界大战。平时很少抛头露面的新保守派教父诺曼·波德霍雷茨也特意参加了这次会议。此人更是极力鼓吹以“第四次世界大战”来应对美国在中东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他称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的战术是“如何进行此类战争的一个样本”,说“一旦美国改造中东的计划成功 , 整个地区的面貌将焕然一新”。波德霍雷茨最惊世骇俗的主张竟然是以色列利库德集团的长期观点:这些中东国家都是在奥斯曼帝国衰落后人为捏合而成的,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形成的 ( 国家 ) 可以在第四次世界大战中被肢解”。
2006年8月,美国国会前众院议长纽特·金里奇又危言耸听地说:“在我看来,我们已经身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初级阶段了。”紧接着,著名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高级编辑大卫·波斯科,就在《洛杉矶时报》发表文章呼应“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吗?”
从官方智囊学者,到政府官员、首脑,“世界大战”的论调不绝如缕。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之初,小布什就说此战是新时代的“十字军东征”,不久前,英国破获恐怖组织阴谋爆炸10架客机案,小布什又不假思索地称伦敦阴谋“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国家正与伊斯兰法西斯分子处于战争状态”,其用语风格与克尔·莱丁、伍尔西等如出一辙。
二、 四十年来美国一直在“大战世界”
当今世界上,最有资格说打世界大战的只有美国人。美国连续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还赢得了一次特殊的世界大战——冷战。今天的美国军队是“三球”牌的:全球机动、全球到达、全球交战。凭借遍布全球的近千个军事基地,美军事实上控制着全球公共空间——海洋、天空和信息——的制权。
六十多年来,美国国内始终有人想挑起世界大战。二战刚一结束,和苏军在易北河会师的巴顿就故意辱骂朱可夫“狗娘养的”,想借机把苏军赶出德国或欧洲;五年后美国介入朝鲜内战,遭遇中国军队阻击后,麦克阿瑟也屡发狂言,欲胁迫美国政府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
由于两极格局和核武器的巨大威慑力,虽然一战、二战模式的世界大战没有爆发,但是,一种新式的——我称之为“美国自己的世界大战”,却以全球巡猎、各个击破的样式开始了。如果把近四十年美国及其铁杆盟国在世界各地进行的战争,以时间和空间坐标显示出来,可以清晰地看出:从1961年的越南战争、1983年的格林纳达,之后的利比亚、巴拿马、海湾战争;波黑和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今天又剑指伊朗、朝鲜。美国军队的足迹已踏遍五大洲四大洋。
就在“新世界大战”论在美国大行其道时,一本名为《新美帝国主义:布什的反恐战争和以血换石油》的书,也在欧美引起广泛关注。这本由英国斯特灵大学国际关系学者瓦西里斯·福斯卡博士等所著的书中,一针见血指出“新美帝国主义往往用维护和平、民主和自由的华丽辞藻来掩饰自己……美国对世界‘救世主’式的帝国控制从1945年以后就隐含在其外交政策中……但只有在冷战后,它们才找到机会露骨地表现出来”,如今,“美国用反恐战争取代***战争,把打击恐怖主义,当做在新世纪进行全球军事和政治扩张的万能理由”。如此看来,美国右翼的“新世界大战”一点都不“新”,只不过是一直都在进行的“大战世界”的新阶段而已。
三、“新世界大战”的叫嚣是美国战略困境的反映
回顾历史可以知道,每当美国在战场上陷入困境,总是不切实际地希望以扩大战争的极端手段“解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数次考虑动用核武,今天,美国那些鼓吹“新世界大战”的人虽然没有如此明目张胆,但急于脱困的心理,却如出一辙。由“新中东计划”的受阻,导致其全球战略抛锚,并因此陷入全球反美力量的联合反攻,美国从一直包围别人的心理状态180度逆转,发觉自己正在被包围。心理的扭曲导致“幻觉”的产生:从2004年年开始,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陷入游击战的形势彻底明朗化;这年底,伊朗核问题呈现白热化;也正是从2004年,“第三”或“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幽灵在美国开始出笼。
就像当年美国没有认真反思“911”事件发生的原因一样,今天美国各界也缺乏一种对眼前战略困境的省思意识。其实,以美国“超人”般的军事力量,连一个没有国家政治实体支撑的松散组织和一群非正规的游击武装都对付不了,还谈什么“新世界大战”?正是无节制的战争让美国泥足深陷,而试图以更大规模的战争自救,岂非饮鸩止渴?
阿富汗、伊拉克的血腥事实,无情地证明了那些鼓吹“第三”或“第四”次世界大战的人,都是一些没有战争经历的空想者,其抛出的危险见解——以为凭借超级军事能力,以“外科手术”轻易剪除了对方政府首脑,就从根本上消灭了敌人,是多么的天真。
美国曾经打赢了过去的世界大战,但那其实是一个“世界”对另一个“世界”的战争,美国只不过是“投机”地站在胜利者一边。但现在美国要征服全世界。失去道义的核心优势,美国并不像它感觉的那样强大。军事力量的有限性,在以、阿冲突和越南战争中已经得到历史证明,在伊拉克和最近的以、黎战争中再次得到现实的证明。和当年越南战争综合症相似,今天的美国政府事实上已经失去继续动用武力的自信。从它在伊朗、朝鲜核问题上罕见地一再宣称重视外交协商,和面对古巴严厉警告的软弱回应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此届美国“战争政府”的今非昔比。此情此景此时此刻,美国右翼却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地一再叫嚣“新世界大战”,反映出的正是他们为此届美国政府设计的“先发制人”政策已经走进死胡同,而这些白宫“军师”既放不下唯一超级大国的“架子”但又找不到合适台阶下台的窘境。
第四节、中、俄:美“帝”霸权的两大门槛
导读:
此文最精彩之处在于,虽然实写大国政治,但通篇都是动物世界的画面。中国是大象,俄罗斯是狗熊,美国是老虎,阿富汗和伊拉克是老虎肚子里的兔子,格鲁吉亚则是草原上两大食肉动物嘴边争夺的旱獭。
这世界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国际政治就是如此。如果用专业术语,会复杂到把所有人都讲迷糊;换一个形象的视角,其实一目了然。
作者在这里给中俄支招“撕烂美元”,看起来是纯金融问题,如果和本书第一章联系起来看,那意义可就大了:美国的帝国大厦是建立在美元全球货币之上的!
美国在21世纪要登上世界帝国的霸坛,有两大门槛必须跨过,一是中国,一是俄罗斯。所以,从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大战略也一直是两面包抄,双峰贯耳。东边,利用美、日、澳、韩、台包围中国,隔离俄印,西边利用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南边拉拢印度、越南,割裂欧亚大陆,不让俄、中、印和东南亚连成一片面向两个大洋的板块,堵住中俄走向世界的海洋通道。
但是,中俄的块头太大,而且一头大象一头狗熊背靠背站在一起,美国这头超级老虎一下子吃不下去。于是出现了问题:对峙。在欧亚大陆的中部一个叫外高加索和黑海的地方,美国领着欧洲的一群小兽,和俄罗斯呲牙咧嘴地互相威胁着,肢体磨蹭着冲撞着。在欧亚大陆的东北和东南部的海面上,美国领着亚洲的几只小狼,在徘徊着,伺机而动。一会是东海,一会是南海,一会是台海,时有惊涛骇浪。
但美国老虎始终没有直接扑上来,因为它的胃里正在消化着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两只沙漠和山地的兔子。同时,它的眼睛还盯着伊朗和朝鲜。但是,突然,外高加索发出了一声啸叫,两只大型食肉动物终于因为格鲁吉亚一个草原小旱獭掐了起来,双方还咬了一嘴毛,见了血。接着俄罗斯狗熊大发威风,让美国老虎不得不退避三舍。
只有食草动物的大象一直避让着美国和它的那些亚洲小狼。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美国自己竟然一个屁墩摔倒在地:华尔街突然爆发了金融风暴。这个意外的跟头,让世界看到美国其实是一只有着内伤的老虎。十有八九,是在追逐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兔子时,累成了这样。所以有人说华尔街真正的烂账是那两场遥远的持久战争。
但是,美国的跟头并没有让中国幸灾乐祸,而是让普通的中国人忽然感到,美国的倒下,竟然把中国也拉了一个趔趄——美国什么时候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中国的一条腿抓住了?之前一直有《货币战争》和《金融战争》的微弱呼声,但真让整个温和的民族大吃一惊的是,忽然有消息说中国有12000亿美元外汇被垃圾纸一样的美国债券套住。这让多数中国人高度警觉,从而也让美国人试图全部骗完中国外汇,彻底绑架中国经济的战略,提前暴露意图。在举国一致反对下,曾经准备大力救市的中国最终在悬崖边上停住了。
俄罗斯从北约东扩,美国公开支持中亚颜色革命这些赤裸裸的举动中已经看清美国的本意,就是继续肢解俄罗斯。索性撕破脸皮,跟美国玩起了全球政治、军事对抗。而中国也对美国试图用金项链绞死自己的战略阴谋有所觉察,于是,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握手,急忙解决了全部领土争端问题,在一些战略问题上开始了共谋。其中之一就是探讨在以后的双边贸易中,不再用美元结算,并开始打造新的金融体制。
这是非常高明的一步棋。美国之所以目前在世界称霸,其实凭借的就是财大气粗。什么财?就是美元。军事霸权、政治霸权是美国这只超级猛兽的爪牙,金融霸权才是它的内在动力的支撑。美国不断地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横行世界,也经常以金融危机的形式,轻易地迫使日本、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就范。但这次发生在美国自己身上的金融危机,让世界看到美国无耻一面的同时,也看到它虚弱的一面——这个有着心脏病的巨兽也是可以打倒的。它既然可以自己摔倒,就可以被外力打倒。
毫无疑问,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受害者和首先受害者都是中俄。而延缓美国称霸的进程,因此就应该成为两国心照不宣的目标,这目标还有着直接维护世界和平的深远和高尚的意义。现在,天赐良机,这头咄咄逼人的、即将成为世界帝国的怪兽自己摔倒了。让它在地上多躺一会;让它再次站起来的时候,不再拥有昔日的暴戾和暴力,绝对是那些被它逼到墙角的动物们的第一利益。但是,大象和狗熊级别的中俄都不具有落井下石的决心和实力。怎么办呢?俄罗斯副总理、俄中政府间委员会俄方主席亚历山大·茹科夫15日在政府金融科学院举行的“俄中金融银行体系改革经验”国际研讨会上发言时呼吁:在俄罗斯和中国贸易增长的同时,俄中学者、金融家、银行家应在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协助制订两国银行业相互渗透的新的金融机制,而不是只利用美元进行结算,这甚至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重要。对此,目前的时机是恰当的。
亚历山大·茹科夫的呼吁具有战略远见。如果中国和俄罗斯这一对难兄难弟,能够掐住并最终撕烂美元,必然会有更多的国家跟进。从长远看,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就将结束,美国人靠着印钞机换全世界财富的日子就将结束。接着,美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和霸主地位,也将开始动摇。
美国不是要在世界推行民主吗?民主只有在别国的实力足以跟美国抗衡的时候,才具有现实性。怎样提升自己的实力?追赶固然是一条路。但让领先者绊倒,并多在地上躺一会,也是个办法。于是,中国和俄罗斯真的应该继当年中国和苏联携手阻止美国东进以后,再次携起手来。这不是政治结盟。这是维护双方战略利益的共同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美国和欧洲20世纪在冷战中联手,通过石油搞垮苏联的经济进而肢解苏联。21世纪,世界也许会看到另外一出好戏:两只被老虎追赶的动物转过身来抓住并扳倒了老虎。
第五节、信息化时代核威慑作用降低了吗?
导读:
美国突然宣布要大幅度削减战略核武器,后来又说要在全世界推动彻底销毁核武器,让很多人以为美国是在说梦话。美国真是这么想的吗?
作者于是又拿起了解剖刀,把美国人真正的心思给挑了出来:美国不仅不会放弃核威慑,还在进行核武器的信息化改造!
以前,美国是靠核武器吓唬世界,当很多大国都有了核武器,很多小国也在搞的时候,美国又发展起信息化常规优势来了。
现在,美国又把两大军事优势组合起来。美国始终没有放弃讹诈全世界的意图。
2005年圣诞节来临之际,美国宣布F-22猛禽战斗机正式列装美国空军;今年圣诞节前夕,美国又送给全世界一个圣诞礼物——12月18日,美国突然宣布单方面削减3/4核武库,只保留1700——2200核弹头做战略值班。由于事先毫无预兆当然更谈不上先决条件,联想到当年美、苏双方关于战略核武器谈判时的锱铢必较,美国此举不能不让让世界啧啧称奇。
一、 议论:美国此举是一箭多雕
美国有媒体称,削减核武库是因为美国已经没有足够的钱来维护现有核武库的安全。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年要花费大约46亿美元来维持其核武库。但是近二十年来美国连续在世界上发动战争,特别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陷入持久战之后,美国军费已捉襟见肘,连最先进的F-22装备数量和其他武器系统的更新都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牵扯到美军的整体转型。在此情况下,美国自然而然地要精打细算,对现有的核武库进行重新评估。目前美国约有1万多件核武器,其中约8000件处于战备部署状态,且很多是大当量的。这个数量足够毁灭人类很多次。杀死敌人一次和杀死一百次的效果是一样的。既然如此,保留多余的能力就是一种巨大而没有意义的浪费。且冷战已经结束,美苏都已事实上放弃互相确保摧毁的战略。如果考虑到美军今天独步全球的信息化常规军事优势,大多数核武器更是没有保留的必要。
德国《图片报》认为,布什此举是担心核武器可能会出意外或者成为恐怖分子盯上的目标。这个分析也是有道理的。“911事件”中,连最安全的五角大楼和白宫尚且可以成为基地组织别出心裁攻击的目标,美国众多的核设施凭什么认为是绝对安全的?而一旦美国的核武器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引爆,其影响是不堪设想的。
我认为,除上述分析之外,布什此举的真实用意,还有着要卸掉美国身上的战略负担,去掉“赘肉”,集中资金,以在已经遥遥领先的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军事革命中轻装上阵继续领先的战略考虑。美国此举将节约大量的资金,除了将缓和伊拉克的战费紧张,还可以为进一步扩大部署NMD系统注入动力。大幅度削减战略核弹头,还将节余出大批战略导弹,这正好可以为其加装常规弹头,以加速实施美国国防部前不久提出的“一小时打遍全球计划”,为实验信息化闪电战奠定物质基础。
同时美国此举也是在解决朝鲜和伊朗核问题时,向国际社会作出的一个“积极”姿态,特别是在国际政治上将俄罗斯一军。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最多的就是美、俄两家。当年美、苏军备竞相生产,后来美、俄讨价还价互“掐”。现在美国突然出手主动大幅度削减了,俄罗斯必将一下子被闪得手足无措。因为美国有研制21世纪新武器系统的技术和资金,削减大批战略核武器,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大大加强国家安全,而俄罗斯则没有这些条件。如果俄罗斯不随美国的举动“起舞”,会在世界上受指责和非议;而如果跟随美国,俄罗斯将一无所有。
此举还意味着美国今后将在防止核扩散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对待那些试图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的态度将更加严厉。毋宁说,布什放下了许多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战略核弹头,但却拎起了一条可以任意挥舞的“道义”核大棒。
二、 实质:美国加速对核武库进行信息化改造
布什此举在军事理论领域引发的一大争论是:在信息化时代,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是不是降低了?俄罗斯国家安全和战略研究所专家谢尔盖·卡津诺夫认为,自从美国拥有高精度武器之后,进攻性战略核武器的重要性就开始下降了。而大多数西方战略学者则认为美国裁减核武库最多只是一个结构性调整。德国学者尤瑟夫就说,这表面上是布什上台所作的唯一一件“好事” ,但别忘了,美国拥有在15分钟内摧毁敌人的能力,这一点是没有改变的。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在美国宣布削减战略核武库之后随即举行的记者会上也强调:“拥有一种可靠的核威慑力量依然是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核力量也依然是迎接潜在安全挑战的关键。” 《华盛顿邮报》称,布什政府的这项决定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核武计划的关键部分,包括一些核研究中心,正在研究和设计中的新型核弹头,并且还有3万多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继续受雇从事与核武器相关的工作。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负责核弹头项目的托玛斯·阿古斯蒂诺则更加清楚地说:“现在的核武设施需要走出冷战时期的旧模式,以前的模式已经过时了。现在的核设施应该规模更小,但更安全,更可靠,而且花费更低。”
答案实际上已经很明显。美国此次大规模削减核武库,并非认为核武器在信息化时代的作用减弱,而是认为必须走出冷战时期的旧模式,使核武器战略向实战化转变。说得再清楚一点,就是美国在成功实现了对常规武器系统的信息化改造之后,将要对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庞大的核武器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了。由于信息化常规武器系统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巨大不对称优势,在对付一系列中小国家时,美国暂时不需要依赖战略核武器。但是,随着中小对手基本被打光,美国今天和未来面对的都是一些实力强大的大国,其中几个还拥有核武器。美国因此感到,趁着别国都在追赶它常规信息化优势,现在正是进行核武器系统信息化改造的时候。这样可以打一个时间差,等潜在对手回过头来,美国又将在新的领域独占鳌头了。美国非常清楚,仅靠它的信息化常规武器系统,是威慑不了拥有核武器的强大对手的。靠它的已经被证明没有效果的老式核武器体系也不行。它必须要拥有新型的核武器系统。如果人们把美国此举与它已经试验成功正在全球大规模部署的NMD系统联系起来看,这一切就豁然开朗了。美国在宣布压缩战略核武库之前,当量小、污染小的新型战术核武器事实上已经试验成功,并且是和美国的新型钻地导弹研制相同步的。美国此举是把一把抡起来很笨重的核铁锤,改造成更多轻快锋利的核飞刀。
这是世界军事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喻示着作为一个军事阶段,曾经终结了机械化时代的核武器时代已经正在被信息化时代所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核武器作用的降低,更不意味着核武器从此将退出战争舞台。相反,这意味着核武器的浴火重生。经过信息化改造后的新型核武器,由于使用门槛降低,将使传统核武器只作为心理武器的概念成为历史。由于这一实用性,新型核武器的威慑性将急剧增大。
美国改造核武器系统是和其加强信息化常规武器系统相辅相成的举动,一方面为核武器注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灵敏、精准特性;另一方面又为信息化常规武器系统赋予核武器的巨大威力。美国一系列的精确打击,曾经刺激它的对手们纷纷将重要设施转入地下,但现在美国的新型核武器系统,又在理论上让它的对手们陷入困境。
可以说,美国削减战略核武库的举动是一个战略性的“进攻信号”。世界不会被美国的假象所迷惑,而会因此准备开始新一轮以信息化技术改造现有核武库的潮流。世界面临的核战争威胁,将比冷战时代更大。由于这种恐惧,一些国家或恐怖组织,将以更大的“热情”倾心核武器,世界反核扩散的形势也更加严峻了。
第六节、海啸赈灾的准军事观察
导读:
本文写于2004年。作者不愧是站在国家航船的桅杆上瞭望远方的人,从一次海啸的人道主义救灾中,居然看到了亚洲北约的轮廓,当今世界的老大以及欧盟幼儿蹒跚的身影。
再没有什么比突发事件更能检验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了。很多的国家,也正是通过这个事件,展现他们的政治亲密度、军事反应力。
所以,作者选择这个角度,观察离中国如此之近的这个地方,那些穿梭的军事背影。
难得中国有这么个哨兵,时时为祖国的安危警惕着,怪不得海外称之为“鹰派”,不仅要有鹰之硬,更要有鹰之锐,鹰之警。
12月26日,平安夜的钟声响过,眼看2004年就将成为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难得的政治、军事“平安”年。然而,忽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结合部的海底一声巨响,将风光旖旎的南亚群岛瞬间撕裂,也把自伊拉克战争以来,正在进行“粘合”的世界几大政治板块,剧烈地震开了。惊天动地的海啸,带来了一幕远远超过“9.11”灾难的人间悲剧,同时还意外地带来了一场充满政治和军事意味的角逐。渐趋平静的血腥海水,遮掩着看不见的波澜此起彼伏。
此次救灾行动与以往的最大不同是军队的大量介入。在政治家眼里,发生在世界战略要地的这场自然灾难,为争夺、扩展势力范围和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博弈机会;对于军人们而言,那波及海域之广、杀伤威力巨大的海啸,则不啻为一场突发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各国不约而同地将海啸救援,当作介于战争与演习之间的准军事行动。作为旁观者,冷眼向洋打量那些全副武装的身影,不是没有必要的。毕竟,那里距我们的南国门仅一步之遥。
一、美国:自越战以来美军在亚洲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美军是最早发现此次救灾可以开发出军事效益的。地震一发生,特别是美国政府决定大力介入之后,美军高举人道救援的旗号,以海啸为假想突发局部战争事件,立即展开了各军兵种的联合作战保障行动。日本军事评论家藤井冶夫说:“美军此举的目的是显示力量,同时要针对‘不稳定地区’战事的计划,打算在此次救援活动中演习美军主导的联合作战”。
法新社称,这是自越战以来美军在亚洲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这“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反映出的是美国应对战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美国按照一场突发的战争模式,来检验从国家层面到驻亚太战区部队的全面应变能力。1、迅速做出政治和外交反应。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小布什总统弟弟到灾区巡视;老布什和克林顿领导“全国性赈灾运动“的场面。小布什在夫人劳拉和老布什及克林顿陪同下,还到印尼、斯里兰卡、印度和泰国大使馆进行吊唁。同时,布什总统下令全美国下半旗一周,对“大悲剧中的受难者”,尤其对数以万计的死者和孤儿表示同情。美国的认捐额,也戏剧性地一下从1500万美元飙升到3亿5千万美元。2、立即组成区域性国际联盟——实际上即战争结盟,为组成盟军做准备。这种类似战争动员和舆论准备的行动开始的同时,布什在他的得克萨斯州牧场宣布,美国已经联同澳洲、日本和印度,组成“国际核心救灾组织”,领导印度洋海啸灾区救援工作。不仅把中国、欧盟有意撇在一边,连联合国也再次被晾在一边,一如伊拉克战争时的历史重演。此次美国组织的“四国帮”,被分析家称为“可能是美国主导的亚洲版北约的一个翻版”。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是太平洋大国,也是美国的传统军事盟国;印度近年与美国是“战略伙伴”,彼此已经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联合行动机制。四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如此惊人的步调一致,足见其在共同利益促使下的心照不宣。虽然“四国帮”的寿命不到一周,作为应付未来在亚洲战争危机中联合军事行动的一次实践机会,其意味十分深远。3、以高机动性的海空力量快速开进,以控制局势,抢占有利态势。这些国家战略层面上的行动之后,是军事战略层面的紧密衔接。在所有参与救灾的世界各国军队或救援组织中,美军最早到达灾区,显示了以海空力量为主要编成的美军的高机动性。
2004年12月31日——距海啸发生5天,美国第一支包括航母和4艘舰艇组成的舰队已抵达苏门答腊的北部海域。2005年1月3日,以“好人理查德”号为核心,由一艘直升机航母和7艘支援舰组成的第二支美军舰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洋灾区。由6艘运输舰组成的第三舰队,满载包括可支持1.5万名海军陆战队员行动30天所需物资,从韩国和关岛开往灾区,直观地揭示出这个美国太平洋上战略基地的“战略”性。“林肯”号航母的兵力装备平均每天出动6到7次,把30多吨食品和净水运往印尼的偏远灾区。其出动强度,几乎相当于一场局部战争。“仁慈”号大型医疗舰拥有上千张病床并且可供救援直升机起降,显示了美国海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
这样的战略“三大步”与近年来美国或以美国为主进行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惊人的类似。在此步骤上,体现出了美国海外空军基地和航空母舰的战略重要性。在美国同时进行着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场战争的情况下,美国尚能抽出如此强大的兵力,做出如此快速的反应,这是一切关注美军在亚太如何干涉的人们,应该注意的。
分析家认为,美国正利用救灾的机会,向亚洲展开新一轮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渗透。诚如斯言。2004年7月,美国进行了“2004夏季脉动”演习,在全球同时调动7艘航母,同时在五大洋演习,最后齐集太平洋。美国在这里展现的不仅是它的太空和信息优势保障下全球海空遮断能力,同时也展现了它对太平洋地区的格外关注。拉姆斯菲尔德不久前对五角大楼下达了向“10—30—30”模式军事构想过渡的任务。这一构想的实质是:一旦美国政府决定动武,美军要在10天内准备和进发,此后30天内击败敌人,而后的30天内,美军应为到达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完成新的战斗任务做好准备。就是说一年之内,美国要能够连续打赢五场战争。 “2004夏季脉动”演习让我们看到美国海军在围绕这个战略转变这次救灾,给海军提供了一个近似实战的检验机会。
二、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派兵救灾
日本此次在军事方面的表现也非常抢眼。2004年12月28日,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下令正在印度洋上的“高波”、“雾岛”和“榛名”等3艘海上自卫队舰艇,前往泰国南部的普吉岛。一艘高速双体船从冲绳出发驰夏管灾区。同时,日本还宣布派出1000人的自卫队赴海啸灾区。一名防卫厅官员说,参与海外救灾行动的日本海陆空自卫队人员,历史上以这次的规模最大。表明了去年12月10日日本内阁会议上,通过的《新防卫大纲》中所表明的扩大自卫队海外活动的强烈愿望。《产经新闻》用图表方式标明自卫队以及各大日本战舰、战机即将活动于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分布图,指出:“这一派遣将对日本的军事防卫发生巨大影响。因为海陆空三自卫队将借这次救灾首次合而为一,进行统合作战。”
日本没有超越本土防卫的独立军事战略,它的一切都是以日美安保条约为出发点,以协助美军,扮演支援者角色为己任。故面对这样一场发生在海外周边的“战争”,日本出动的军舰和人员数量,都体现着日本当前的战略处境。但日本并不满足于此。即使是这样一次对于日本是空前规模相对于其他国家是小型的军事支援性行动中,日本也进行了联合作战,为以后日本军队跨出国门,独立担当海外现代作战的重任未雨绸缪。
“统合作战”即世界军事学术界统称的联合作战。但是,必须指出,日军此次“统合作战”,绝不仅仅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演练,而是一次准备跃出日本本土的“热身”。
2004年版的日本《防卫白皮书》鼓吹 “中国军事威胁论”。2004年11月,日本防卫厅透露了“中国攻击日本的三种可能性”。前不久,日本日本共同社称,防卫厅内部已经制订了明确行动计划:当西南诸岛——包括中国的钓鱼岛——有事时,防卫厅除派遣战斗机和驱逐舰外,还将派遣多达5.5万人的陆上自卫队和特种部队前往防守。这是很露骨的挑衅。其深层次动机是为未来策应美国的台海介入做准备,不排除其趁火打劫一举占领钓鱼岛的打算。此次日本不惜动用军舰和C-130运输机参加救援,其实也是在展示其强大的远距投送能力。
美国和日本在此次救灾中的军事表现,实际上是未来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联合军事行动的缩影。
三、台湾军队的“隐形”起飞
从这次军事赈灾还能看出亚太地区正在形成的美日台联盟互动的战略模式。台“国防部”草拟的“军事赈灾”计划中,空军准备了7架C130军用运输机及6组机组人员,台湾海军则安排了8400吨级的“中和”级运输舰,准备用于搭载陆军的支持装备及人员。直到半个月之后,台空军3架被涂掉标志的C—130H才在机密状态下,分批自新竹基地出发,经新加坡飞抵印尼棉兰。
台湾空军终于成行,新加坡“功不可没”。这个处处以以色列为榜样,立志当亚洲飞蝎的国家,在此次救灾当中,分外忙碌。连续增派了福克50型运输机和包括支努克等大型运输直升机在内的十余架直升机和登陆舰,运送武装部队和民防部队人员将超过600名。
在美日台之外,新加坡的角色分外引人注目。
四、印度:印度洋最强大的海军小试锋芒
此次海啸救灾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是印度海军。印度海军的表现,让世界看到一个迅速成长中的幼鲸。
海啸发生后,印度陆海空三军立即展开了“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救援行动”,陆续出动1.55万兵力、数十艘军舰、几十架直升机和运输机奔赴远离印度大陆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位于马六甲海峡西北端,据此可扼守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航道并控制孟加拉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美国、日本等国一直都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垂涎三尺,印度空海军以救灾为名,直插马六甲,其战略眼光可谓远大。
印度对外国军事力量进入其“后院”十分警惕,一度还非常“生气”。这也是它的海军分外积极的一个战略动因。印度驻美大使说:“我们有印度洋最强大的海军;印度洋为何以印度为名呢?它一直就处于我们的势力范围之内。西方人常把欧洲地图放在印度地图上,来估量印度的国土。即使是印度人也会因德里到杜尚别的距离比到其他印度城市近,而感到国家太小。但这次海啸让大家真正了解了印度疆域。当年绘制印度地图的英国也没有料到这一点:印度疆域可以扩展至印度洋。”其控制印度洋的决心和成为全面意义上大国的世界雄心一览无遗。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旗下,美国和印度舰队犁起的浪花,已不可避免地搅在了一起。
印度是亚洲唯一拥有大型航空母舰的国家。印度海军舰队副司令指出,“我们已经证明海军作为一个外交工具完全能够支援印度的政治和地缘战略目标……”
从印度外交官和印度高级军官的话里,隐隐可以看出印度近年来军事革新的步伐和雄心。印度在“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的引导下,正在对传统军事战略进行大幅调整,强调主动出击,打“有限战争”。特别是海军正向具有远洋进攻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转型,此次海啸人道救援的表象背后,深藏着其不可小觑的军事动机。一个全球海洋大国和一个地区大国的冲突,也隐含在海啸过后的***中。
五、欧盟:政治幼儿的军事启蒙
在今天的世界上,正在一体化的欧洲,一直在努力与美国争夺政治影响力,显示政治存在,从大战略的高度服务其政治多极化的总目标。这使得欧盟国家的海军力量,成为此次海啸救灾的另一个微弱的亮点。
法国是欧盟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向灾区调派大型军舰的欧洲国家之一。它的一艘直升机航母和一艘护卫舰及1000多名军人,1月4日从吉布提出发,10天后抵达苏门答腊。
英国派出了3艘普通军用舰只核架大型军用运输机、2架直升机,德国派出了一艘载有2架直升机和45个床位的医疗船,挪威、西班牙、希腊和奥地利则只派出了少量的C-130运输机。
希拉克力主建立人道主义快速反应部队,以能够在全球
金融危机背后的战略玄机
美国人制造了无数的“中国阴谋论”,现在,终于有一个很有分量的中国人、中国军人,以他缜密的推理和纵横捭阖的论证,揭破美国的“阴谋”了。
其实持此观点的并非作者一人,《货币战争》一书的编著者宋鸿兵先生也认为当下的金融危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阴谋。只是二者论述的角度不一样,但殊途同归,恰可称为互相印证,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自古以来,东方以谋略见长。但是到了近代,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美国随着实力的增强开始建立世界帝国,其集中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大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顶级智库,其整体战略思维能力已独步世界。苏联的解体,就是这些战略家的贡献。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全国为上”。
美国固然是当今最好战的国家,但战不一定就是动枪动炮,美国既有着拳王般的蛮勇,也有着商人般的精明。
此文专论美国对华暗算,对当初东南亚金融危机尚存记忆的人们,可以对照观察、思考当今美国金融危机。
此文发于《新民周刊》,是否同意本文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努力了解表象后面的真相。
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的强心针打下去了,欧洲数万亿美元的强心针跟着打下去了,中国也以大幅度降息给予了积极配合。但是,美国——世界金融危机并没有呈现出被遏止的迹象。于是,美国总统会见完西方七国财长之后,又开始筹备国际金融会议,邀请了中、俄等国。谁也不知道金融危机下一步还将怎样扩散蔓延,各国都在关注世界经济危机会不会被引爆,以及怎样才能避免本国金融体系和经济少受影响,还有的甚至翻起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在一边被要求承担国际责任,一边又必须顾及国本而自保的忙乱中,一些本应该引起深刻思考和分析的问题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这场金融危机背后到底有没有什么玄机?
一、 受害者都是谁?
正常而言,谁发生危机谁受损是天经地义的,就像谁得病谁痛苦一样。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受害者不就是东南亚国家吗?虽然也有小范围的波及,主要还是危机发生国自身。而此次美国金融危机,除了一些关于美国人乱花钱的国际批评之外,美国人似乎并没有过激反应。美国摔倒了,自己却不感到疼,这是为什么?法新社说中国在这次危机中表现出“帝国般的镇定”,其实美国才称得上这样的评价。那么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真正感到疼的都是谁?
第一是中国和日本。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首先表态已经做好准备参与救市,后来发现此黑洞深不见底,才临时犹豫徘徊于悬崖边上;而日本虽没有如此高调,却悄悄地进行了大规模“抄底”。西方舆论枪口一致把救市的呼声直接对准中国,并爆出中国已经持有美国过万亿美元债券的消息,威胁加利诱。中国和日本是美国两个最大的债权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面临的危险也最大:如果不救美国的金融市场,可能导致已有的债券变烂账,彻底损失;如果去救,则新的资金可能又被死死套住,未来损失更多。两害相权,一个是眼前断腿,一个是未来瘫痪,实难取舍。但日本经济实力比中国强得多,因此虽然同遭困境,疼痛感也要轻得多。
第二是中东产油国和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这些国家或是美国的宿敌,或是美国的新仇。当年中东产油国曾经对美国石油禁运,导致美国经济危机;后三个国家,现在正在全球与美国短兵相接,而其共同的资本,都是前一阶段高到140多美元天价的石油。现在金融危机一来,短短几天之内,国际原油价格落到70美元以下。显然,这些拥有黑色金子国家的钱袋将空荡不少。特别对于正在全球准备和美国大打出手的俄罗斯,能源收入的骤减,将大大削弱其复兴的速度。
第三是欧洲。美元掉进深坑,欧元也被拉进来垫背。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没有立即“骗”到中国的钱,接着就一把拉住欧洲。此次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雷曼兄弟倒闭,而这个华尔街老牌银行的规模并不大,美联储最多拿出百亿美元左右就可以救下。但在次贷危机很长的时间内美国并没有果断出手,而是听任其他更多的银行因受池鱼之殃而相继倒闭,接着美国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的银行业救助法案,迫使全球央行全部紧急降息,以放大金融恐慌。这个举动看似合理正当,但却引发全球商业票据市场崩溃,而欧洲商业银行融资的大部分正是来自商业票据市场!于是,世界就看到美国金融危机的祸水,如悬湖决堤般冲毁当初发誓决不为美国救市的德国、法国、英国等国的商业银行、房贷机构和保险业。连荷兰、冰岛这样如田园牧歌般宁静的国家也被冲荡得一片狼藉。就在不久前,雷曼还向欧洲央行拆借了80亿欧元,而雷曼英国分部则在倒闭前一天还向美国总部汇入了40亿美元。难怪法国财长愤怒地说“让雷曼倒闭是有预谋的”。由于被“裸泳者”死死地拉住,虽然德国财长说“美国将会失去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超级大国地位”,但欧元并没有得到取代美元的天赐良机。
美国凭着金融领域超级大国的霸权骑在中国、日本和欧洲以及俄罗斯的身上,表面上此次危机摔倒的是“骑手”,实际上受伤最重的却是“坐骑”。美国大喊大叫是因为它有话语权,而坐骑不喊不叫是因为它有疼说不出。今天美国国家的总债务是50万亿美元。它借到的、消费掉的是真金白银,而别人手上拿着的只是以美国金融信誉做担保的一把白条子。现在美国不要这个金融信誉了,那些白条因此也在真金白银和废纸间来回变幻。说这是美国对全世界发动的金融战争,可能会被一些人扣上冷战思维的帽子,但说现在的情形是美国在高明地抢钱或赖账,不过分吧?
二、 除了精心设计,还有什么更好的解释?
世界每一次金融动荡看起来是当事国自己造成的,其实背后都有世界金融资本巨头那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说好听点是全球利益重新分配,说白一点就是“合法”的掠夺。东南亚金融危机,索罗斯“代表美国”席卷亚洲小龙几十年的财富不是最好的例子吗?只不过美国的政治和金融玩家技巧高超,在自己遭受金融危机的时候,不仅自己的财富别人卷不走,还能把那些想趁火打劫的人装进口袋。这真是世界谋略史上的一大奇观:美国求着别的国家来“打劫”,而别人还如临深渊不敢举步。我是不敢小看这个“奇观”的,要知道这是曾经设计把苏联玩死的美国的最新发明;我也不相信它会满足于只在纯金融领域赌场玩空人家的钱袋,近代以来,白宫的智囊都是世界级深谋远虑的战略家。
美国现在是唯一超级大国,其唯一的战略目标就是建立无冕的世界帝国,作为必然的战术选择,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压制出现能够挑战其权威的国家和地区,恰如封建时代帝王对藩王的控制和警觉。至于手段则从战争、颜色革命到经济阴谋无所不用其极。合并观察可以看出,美国在金融危机中一网打尽的那些国家和地区,都是美国刻意在经济、军事方面予以限制的首要对象。这些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无一能和美国相提并论,但各自拥有对美国的局部优势,或经济或资源或军事或发展速度。早就有人指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是美国银行最大的烂账。美国仅为伊拉克战争付出的隐性成本就有3万亿。毋宁说,此次金融危机,就是连续的战争和当前的持久战,把美国累出的“心脏病”。在美国筋疲力尽的时候,它的对手们就显得精神抖擞了。石油价格的疯长,已经鼓舞了富油国的伊朗和委内瑞拉,壮大了俄罗斯,使其在格鲁吉亚冲突中表现凶猛。加之中国借助奥运会,准备开始新一轮经济腾飞,这都是美国建立世界帝国的巨大危机。美国当然不会让这些国家趁自己之危“沉舟侧畔千帆过”,于是,自己的发动机坏了,也要把别人汽车的轮胎扎破,自己在跑道上摔倒,也要把别人绊倒。否则,美国陷在两大战争泥沼里旷日持久,失血过多,如何避免多极化的快速到来?在经济领域最核心又是自己最擅长的金融领域,一箭多雕地削弱潜在对手,因此就成了美国战略家们考虑的大问题。就像苏联突然解体之后,美国以打压石油价格和推动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的大战略才为人们所知道一样,金融危机背后的真正玄机,目前是美国最高机密,要想大白于天下也需要几十年。
但我们不能等到几十年后才恍然大悟。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此次金融危机本是由美国的住房消费者支付不起本国银行的贷款引起,按说,受害者应该是美国金融机构和美国财政,但最后受到打击的竟然是美国在全世界的“敌人”和对手,而受害者还必须去救加害者。谁都知道之所以出现金融危机,是因为货币的流动出现断裂。从十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看,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货币贬值,接着会出现支撑货币体系的硬通货的升值保值。但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却带着让世界看不懂的“美国特色”:石油、黄金、等商品期货同时暴跌,而美国开动印钞机大量注资那些摇摇欲坠的银行,迅速稀释美元的实际价值,按理说应该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但非常奇怪的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元还在不断贬值,危机以来,美元反而表现出强势特征。这种反世界金融规律的现象,如果不是为了吸引别国“抄底”的诱饵,又是什么(因为如果美元大幅度贬值,别国将不会继续持有和增加美元,那美国还怎么骗钱呢)?通过大量印刷美元“纸”,一方面以最简单的办法拯救本国金融企业免受别国的控制(别人投了钱也不能控制美国金融结构),同时又成倍地减少债权国拥有美元的实际价值,同时还把世界资金吸引到美国。美国是不是预有图谋或是急中生智利用金融危机洗劫全球的财富,固然还可以做更深入的论证,但目前这种只有美国金融危机才会发生的离奇情节是不是太有点“好莱坞”了?这一切除了精心设计,还会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呢?
三、 下一步会如何?
这种既反常又真实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
现在对这轮金融危机,在国内还只是局限于经济学家的圈子里讨论。而中国经济学家的一个普遍性的致命缺陷是,只具备专业知识,而没有战略思维,只有经济领域的局部眼光,没有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整体观察。这是因为中国没有经历过完整的资本主义阶段,自己的经济学家都是学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成长起来的,对资本主义那一套的游戏规则没有应用环境和实践基础,因此也没有成熟的经验。他们不仅写不出《货币战争》和《金融战争》这样的书,甚至也没有这样的基本认识。不然,中国就不会把过万亿的外汇,都买成美国的各类国债,而做出这些决定却没有通过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的外汇应该服务于谁?应该怎么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最缺什么?为什么17000亿美元热钱(其中5000亿是我们应付的利息),让中国人寝食难安,而我们的18000亿美元,却被人家套住,通过贬值和危机蚕食鲸吞?美国和西方为什么不购买我们的国债,只购买我们的实体经济,而对我们正好反过来?这些问题不思考清楚,是不会在目前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讨论和此次惨重的损失中学到真经的,那以后还会不停地受伤。在华尔街这样资本主义游戏的深海里,看上去很富态其实既没有制订规则的资格,也没有机智深邃大谋略的中国金融机构其实只是一条小金鱼,和美国的金融大鳄们在一起嬉水,还是小心为妙。
美国金融危机是一部最新的反面教科书。很多人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在预测此次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的进程时间,我却在思考美国人还会把目前充满战略玄机的金融危机玩出什么花样。美元一直在贬值,为了诱使别人抄底,现在暂时稳定并升值,但接着会不会再来一次更大规模的贬值?毕竟我们手上握着的主要是美元纸币。当我们的外汇债券大幅度缩水时,国际资本会不会又一次疯狂拉高石油、黄金和其他价格?那我们又要多付出多少成本?一边把我们手中的钱变成废纸,一边又把它们手中的石头变成钻石,一拉一紧,中国的经济就断气了。我们沿海已经有7万家外向型企业破产,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玩具制造厂。接着还不会有更多其他的企业破产?美国已经用金融危机的祸水冲垮了欧洲的金融体系,这种极有可能被美国战略家们操纵的金融资本游戏,会不会在中国制造出制造业雪崩?那时,中国的企业资产和技术人才将比贬值的美元更廉价。今天,大家看到的是华尔街金融海滩上的“裸泳者”和来不及逃生的“死鱼”,那时,遍地的制造业的死鱼会遍布中国经济的海滩。而一直盘旋在中国经济天空的外国金融资本的秃鹫,会凌空扑下。商务部郭京毅间谍案的出现,说明在外资收购中国企业方面已经被美国和西方预置了“木马”。美国在世界上的潜在对手有许多,但在经济领域最关照的却是中国。里应外合,不战而屈人之国的大戏,20世纪苏联无声倒下的悲剧,会不会在21世纪易地重演?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自二战以后原子弹问世,大国争衡的主要舞台就不再是血腥硝烟的战场,而转向以经济领域为主的战略制高点。上兵伐谋,比内功使软刀子,用头脑不用爪牙较量,成为主要特点。苏联在冷战中倒下,不是这种软战争的结束,而恰恰是一个开始。“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度美国,并不是出于民族或意识形态的成见,而是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反向推导的结果。美国不是恶魔,但为了它的霸权目标,为了它的世界范围的国家利益,它必然要损害别国。俄罗斯在成立之初和美国、西方之间,几乎是蜜月关系,今天如何?它能付出的都付出了,但换来的却是北约东扩和全球被封堵。中国一些智囊、学者和机构,只是高喊与国际接轨,向西方(主要是美国)学习,却丢掉了基本的战略警惕,中国的一些主要银行,竟然大部分都是请的华尔街的顾问。当年俄罗斯也请美国人做顾问,结果一个休克疗法,差点要了俄罗斯的命。美国对中国是什么心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军人固然担当着国防的使命,殊不知,在核武器、网络和太空时代,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军事对决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就是偶尔发生的常规局部战争也不足以动摇国本;倒是经济海域的无声拼杀是经常的、大量的和致命的。中国的经济学家有必要于专业之外,进进国防大学,读读孙子兵法。
四、 中国应该怎么办?
早在上世纪之初,法国内阁总理克莱孟梭就说过,“战争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交给将军们去干”。 在全球化经济时代,用钱如用兵,同样的道理,如何制订金融政策使用外汇,是国家战略问题,也不能仅仅由经济部门更不能由银行金融部门擅自决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认为,从眼前看,应从国家战略高度,思考如何提升中国在西方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从长远看则应该考虑让巨额的外汇从美国市场上大部分脱套,同时建立起以矿产资源和土地为支撑的人民币货币体系。在巨额外汇的使用上,在欧美发达国家,应以收购高技术企业为主;在其他地方,则以掌控矿产、森林资源为主,比如非洲和拉美地区。以另一部分投资于朝鲜、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和中亚等中国周边国家。同时,还可以考虑投资于台湾和港澳、东南亚,为未来中华经济圈奠基,以及投资于国内,扶持制造业,拉动内需。
世界迄今所有大国的崛起,无非是占有资源市场和消费市场,或者是用军队夺得或者是用公司控有。我们不选择武力崛起,使用商业手段就是唯一的选择,外汇和一支具有战略头脑和娴熟运作经验的国际金融队伍,因此应该被视为中国未来崛起的一支生力军。
中国必须改变目前这种只能被动参与不能制定游戏规则的世界经济秩序。这不仅仅是参加G8的问题,而是要改造G8,或者另起炉灶。这方面,俄罗斯的思考走在了我们前面。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茹科夫15日在政府金融科学院举行的“俄中金融银行体系改革经验”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在俄罗斯和中国贸易增长的同时,两国应该考虑新的金融机制,而不是只利用美元进行结算。俄中经贸合作中心总裁谢尔盖·萨纳科耶夫表示,目前俄罗斯和中国在金融和银行业的联合,甚至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重要。两国应该为顺应这一趋势进行银行体系的改革。我认为,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建议。但仅仅把眼光局限在俄罗斯还是不够的。还要把港澳台和东南亚、韩国和日本纳入进来,建立自己的区域金融体系,并渐渐取欧美金融中心地位而代之。只有当世界金融的中心转向了东方,世界经济的中心才有可能转向东方。只有自己拥有金融话语权,才是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方面,中国的航天发展给中国金融体系一个很好的启示。当初美国排斥中国不让我们参加国际空间站,后来我们自己建立了自己完备的航天体系,迫使美国主动来和中国谈太空合作。如果我们和周边国家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体系,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在建立和谐的周边政治关系,是对和谐世界理论的实践。毫无疑问,这将大大有利于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
第二节、金融风暴对美国军事和世界的影响
导读:
此文写于2008年初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作者身为军人,自然关注这一世界性危机在军事层面的影响。作者断言,此次危机将对美国在全球的军事扩张,以及新武器系统的更新换代釜底抽薪。
由于美国战车在世界上横冲直撞的力度减弱,世界当然总体上会让神经松弛一下;那些美国的敌人们甚至会欢欣鼓舞。但是,危机会过去,美国循着自己的世界帝国目标,也一定会旧态复萌。下一步会如何,只有留待后人们去感受。
眼下,我们虽然处在经济的寒冬里,但却可以暂时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也算有失有得。
金融风暴还没有减缓的迹象,一些国家的政治家和重量级学者,已经超出经济的范畴,在预言美国全球霸权的终结了。其中尤以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说的最直接:“世界正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地缘政治变革,世界的权力格局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二次大战以来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时代已经结束。”
我认为,这是金融风暴无法遏制继续蔓延下去将会导致的必然结果。但在目前还不是现实,而且在眼前的金融风暴和未来的这个可能的结果之间,还要经历两个阶段:即美国实体经济的停滞和全球军事霸权的萎缩。
从目前情况看,金融危机还是一场只在虚拟经济的海面上肆虐的飓风,尚未在实体积极地的海岸上登陆,所以对美国军事的影响还处在预防和评估的浅表层面。假设美国和西方目前的救市无法快速奏效,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就不可避免。由于美国是军工复合体,实体经济的停滞,必然将导致美国军事工业的疲软,进而如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次第影响到美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生产、研制、列装,不可避免地延迟美国军队的转型计划。总体经济效益的下滑,还会影响到美国的军费开支,再连带地影响到其在目前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作战行动,和一系列耗钱的演习,甚至最后连美军的待遇也会波及。据美国经济学者研究,伊拉克战争的显性开支已超过8500亿美元,隐性开支超过3万亿美元。在美国国内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继续往两个战争黑洞里扔钱,必然将遭到国会和民众更大的反对。加之金融危机很有可能把主张早日从伊拉克撤军的奥巴马送入白宫,所以,这场金融危机目前最有可能导致的一个对世界局势有重大影响的结果,就是美国可能从伊拉克全面撤军。而由此又会导致伊朗问题的缓解,至少美国军事打击的计划将变得更加不可信。
多米诺骨牌还会继续倒下去。现在委内瑞拉和伊朗都在欢呼美国帝国的终结,而俄罗斯则宣告多极世界即将来临。非常显然,美国如果在中东的泥沼中抽身,那它在格鲁吉亚目前正和俄罗斯进行的军事角力,也将失去底气,这又会晃动它在中亚的脚跟。总而言之,除了传统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区域外,小布什上台后快速占领的军事阵地,都有可能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蔓延,间接地失守。美国本届政府上台后已经裁减了不少海外军事基地,随着金融危机的连带效应像涟漪一样的不断外延,可能还会导致超级大国庞大的军事身躯继续“精干“。这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样范围有限的小灾难,而是类似大当量原子弹爆炸那样,由爆心向四周的巨大冲击波无法阻挡。
由虚拟经济的金融风暴——实体经济的停滞——军事扩张的减速,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美国全球霸权的衰落。去年,我在《环球时报》发文称,“美国的军事扩张该歇口气了”,指出其由于苏联解体后忙于抢占对手势力范围,连续打了20多年仗,其军事势能已释放殆尽,正因为如此,我在《中国国防报》随后又断言美国绝对不敢打伊朗。之后面对委内瑞拉、朝鲜、伊朗等并不强大的对手,屡次对美国进行羞辱和公然的对抗,强弩之末的美国果然力不从心。其实,现在看来,那时美国就已经显出疲态。可以这样说,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连续战争累出来的“心脏病”,这次心脏病,又恶性循环地让美国的战争脚步更加寸步难行。如果美国和西方无法遏制金融风暴引发的后续雪崩,美国世界帝国的事业,将在21世纪初就将和华尔街的雷曼兄弟银行一样,宣告破产;如果美国和西部不惜用美元和欧元未来大幅度贬值为代价,挡住了风暴引起的海啸泛滥,那美国的国家形象和称霸世界的进程,也无可避免地会遭受重创。或者从此慢慢地死去,或者重伤后慢慢地康复。无论是哪种结果,都是美利坚帝国的不幸,同时也是其他大国千载难逢的机会,都会导致约翰.格雷所说的“一场历史性的地缘政治变革”。
有学者预言,为了转嫁危机,美国可能对外发动新的战争。但我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因为目前美国金融危机,只是损害了美国的金融信誉,真正丢失财富的是世界那些购买了美国信用的国家。美国民众和美国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受到直接影响。而且目前美国所谓的救市计划,也主要是诱骗别的国家继续购买美国债券,或通过加印钞票,既没有对国内加税,也没有出售战略资产,也就是说,美国国体并没有伤筋动骨,它不需要在目前身陷两个陷阱的情况下,再跳进一个不可预测的战争深渊。有人关心在目前美国特别缺钱的时候,会不会适度放松对中国等国家的武器禁运,以获取大笔外汇收入?由上分析,我认为美国不会采取这种在它们看来是饮鸩止渴的做法。它的战略家们前面设计了金融陷阱,把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资金牢牢套住,再通过贬值予以蒸发,釜底抽薪。就是现在突发危机,它们首先想的也是把中国和其他国家再一次装进来,把危机转嫁出去。美国的战略家们处处算计别国,绝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如果真要迫使美国在售武问题上松动,别国应该采取主动的行动,或以抛售美元债券为胁迫,或为救市提出合理的条件,否则美国是绝对不会主动送上这个“大礼包”的。但如果别国现在采取这个行动,控制着全球话语权的美国,又会动用政治、外交和其他的手段予以反制,最低也会把别国描述成趁火打劫的强盗,这都是可以预期的。世界上目前只有俄罗斯敢这么玩,但俄罗斯又不需要美国的武器。
就像1991年谁也没有想到超级大国的苏联突然猝死一样,2008年谁也没有想到,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会一个跟头,重重地摔倒。它会爬起来,但疼痛会让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停在原地或缓步前行。这个过程,在逻辑分析上就是前文所述从金融风暴到霸权衰落四部曲,在普通人的感觉上,就是美国在世界几个重要地区的军事收缩,和在外交领域可能会露出更多的笑脸。与这一进程想映照,俄罗斯这个已经在十几年的伤痛中复苏了的巨人,将趁机迈开军事步伐。无论是从其洲际导弹的频频试射、战略轰炸机洲际演习,还是从其宣布大动作军改计划,都已经能看出这一端倪。
也许约翰·格雷宣称“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时代已经结束”的结论下的有点早。但新的多强并进的时代大幕,的确已经拉开了一角。
第三节、美国有一种“世界大战”幻觉
导读:
本文写于2006年的这篇文章,其实是在嘲笑美国的那些鹰派学者。彼时,小布什总统率领下的战争政府,正在伊斯兰世界的两大战场陷入全面的持久战。作者早在2004年就预言,美国从来就没有学会持久战,如果它不幸陷入持久战,等待它的一定是失败。
所以,看到那些曾经误导了小布什的好战学者又继续鼓吹发动对伊朗的战争,以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作者忍不住给这些发烧的美国人把了把脉,认为这些一直叫嚣世界大战的人,其实是美国战略困境的反映,就像一只掉进陷阱的困兽的嚎叫一样。
被布什总统称为“最喜爱的历史学家”、素有东方学专家、研究伊斯兰问题权威之称的美国政治学家贝尔南德·刘易斯,几天前撰文宣称“世界站在新的世界大战的门槛上,战争将于2006年8月22日在中东地区爆发”。由于作者的特殊身份,这颗学术“原子弹”立即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
那段时间以来,相当一批身份不同凡响的美国政府和学界人士,不断抛出“新世界大战”的论调,这是为什么?
一、 两年来美国右翼一直在鼓噪“世界大战”
其实贝尔南德·刘易斯并不是“新世界大战”论调的始作俑者。2004年10月,五角大楼顾问、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迈克尔·莱丁,就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如果我们早知道伊拉克战争是这样的结局,就会首先拿伊朗开刀:它是现代伊斯兰恐怖主义之母、黎巴嫩真主党的创建者、基地组织的同盟、扎卡维的资助者、法塔赫的长期避难所和哈马斯的支柱”。
在一次特别的国际会议的讨论会上,前美国中情局局长、当前危险委员会副主席伍尔西,以“第四次世界大战:我们为何要战斗 ? 我们与谁战斗 ? 我们如何战斗” 为题,强烈主张向包括“伊朗毛拉、伊拉克和叙利亚复兴党及伊斯兰瓦哈比教派 ( 基地组织是该教派的一部分 ) ”在内的“伊斯兰法西斯主义”发动一次世界大战。平时很少抛头露面的新保守派教父诺曼·波德霍雷茨也特意参加了这次会议。此人更是极力鼓吹以“第四次世界大战”来应对美国在中东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他称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的战术是“如何进行此类战争的一个样本”,说“一旦美国改造中东的计划成功 , 整个地区的面貌将焕然一新”。波德霍雷茨最惊世骇俗的主张竟然是以色列利库德集团的长期观点:这些中东国家都是在奥斯曼帝国衰落后人为捏合而成的,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形成的 ( 国家 ) 可以在第四次世界大战中被肢解”。
2006年8月,美国国会前众院议长纽特·金里奇又危言耸听地说:“在我看来,我们已经身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初级阶段了。”紧接着,著名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高级编辑大卫·波斯科,就在《洛杉矶时报》发表文章呼应“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吗?”
从官方智囊学者,到政府官员、首脑,“世界大战”的论调不绝如缕。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之初,小布什就说此战是新时代的“十字军东征”,不久前,英国破获恐怖组织阴谋爆炸10架客机案,小布什又不假思索地称伦敦阴谋“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国家正与伊斯兰法西斯分子处于战争状态”,其用语风格与克尔·莱丁、伍尔西等如出一辙。
二、 四十年来美国一直在“大战世界”
当今世界上,最有资格说打世界大战的只有美国人。美国连续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还赢得了一次特殊的世界大战——冷战。今天的美国军队是“三球”牌的:全球机动、全球到达、全球交战。凭借遍布全球的近千个军事基地,美军事实上控制着全球公共空间——海洋、天空和信息——的制权。
六十多年来,美国国内始终有人想挑起世界大战。二战刚一结束,和苏军在易北河会师的巴顿就故意辱骂朱可夫“狗娘养的”,想借机把苏军赶出德国或欧洲;五年后美国介入朝鲜内战,遭遇中国军队阻击后,麦克阿瑟也屡发狂言,欲胁迫美国政府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
由于两极格局和核武器的巨大威慑力,虽然一战、二战模式的世界大战没有爆发,但是,一种新式的——我称之为“美国自己的世界大战”,却以全球巡猎、各个击破的样式开始了。如果把近四十年美国及其铁杆盟国在世界各地进行的战争,以时间和空间坐标显示出来,可以清晰地看出:从1961年的越南战争、1983年的格林纳达,之后的利比亚、巴拿马、海湾战争;波黑和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今天又剑指伊朗、朝鲜。美国军队的足迹已踏遍五大洲四大洋。
就在“新世界大战”论在美国大行其道时,一本名为《新美帝国主义:布什的反恐战争和以血换石油》的书,也在欧美引起广泛关注。这本由英国斯特灵大学国际关系学者瓦西里斯·福斯卡博士等所著的书中,一针见血指出“新美帝国主义往往用维护和平、民主和自由的华丽辞藻来掩饰自己……美国对世界‘救世主’式的帝国控制从1945年以后就隐含在其外交政策中……但只有在冷战后,它们才找到机会露骨地表现出来”,如今,“美国用反恐战争取代***战争,把打击恐怖主义,当做在新世纪进行全球军事和政治扩张的万能理由”。如此看来,美国右翼的“新世界大战”一点都不“新”,只不过是一直都在进行的“大战世界”的新阶段而已。
三、“新世界大战”的叫嚣是美国战略困境的反映
回顾历史可以知道,每当美国在战场上陷入困境,总是不切实际地希望以扩大战争的极端手段“解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数次考虑动用核武,今天,美国那些鼓吹“新世界大战”的人虽然没有如此明目张胆,但急于脱困的心理,却如出一辙。由“新中东计划”的受阻,导致其全球战略抛锚,并因此陷入全球反美力量的联合反攻,美国从一直包围别人的心理状态180度逆转,发觉自己正在被包围。心理的扭曲导致“幻觉”的产生:从2004年年开始,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陷入游击战的形势彻底明朗化;这年底,伊朗核问题呈现白热化;也正是从2004年,“第三”或“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幽灵在美国开始出笼。
就像当年美国没有认真反思“911”事件发生的原因一样,今天美国各界也缺乏一种对眼前战略困境的省思意识。其实,以美国“超人”般的军事力量,连一个没有国家政治实体支撑的松散组织和一群非正规的游击武装都对付不了,还谈什么“新世界大战”?正是无节制的战争让美国泥足深陷,而试图以更大规模的战争自救,岂非饮鸩止渴?
阿富汗、伊拉克的血腥事实,无情地证明了那些鼓吹“第三”或“第四”次世界大战的人,都是一些没有战争经历的空想者,其抛出的危险见解——以为凭借超级军事能力,以“外科手术”轻易剪除了对方政府首脑,就从根本上消灭了敌人,是多么的天真。
美国曾经打赢了过去的世界大战,但那其实是一个“世界”对另一个“世界”的战争,美国只不过是“投机”地站在胜利者一边。但现在美国要征服全世界。失去道义的核心优势,美国并不像它感觉的那样强大。军事力量的有限性,在以、阿冲突和越南战争中已经得到历史证明,在伊拉克和最近的以、黎战争中再次得到现实的证明。和当年越南战争综合症相似,今天的美国政府事实上已经失去继续动用武力的自信。从它在伊朗、朝鲜核问题上罕见地一再宣称重视外交协商,和面对古巴严厉警告的软弱回应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此届美国“战争政府”的今非昔比。此情此景此时此刻,美国右翼却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地一再叫嚣“新世界大战”,反映出的正是他们为此届美国政府设计的“先发制人”政策已经走进死胡同,而这些白宫“军师”既放不下唯一超级大国的“架子”但又找不到合适台阶下台的窘境。
第四节、中、俄:美“帝”霸权的两大门槛
导读:
此文最精彩之处在于,虽然实写大国政治,但通篇都是动物世界的画面。中国是大象,俄罗斯是狗熊,美国是老虎,阿富汗和伊拉克是老虎肚子里的兔子,格鲁吉亚则是草原上两大食肉动物嘴边争夺的旱獭。
这世界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国际政治就是如此。如果用专业术语,会复杂到把所有人都讲迷糊;换一个形象的视角,其实一目了然。
作者在这里给中俄支招“撕烂美元”,看起来是纯金融问题,如果和本书第一章联系起来看,那意义可就大了:美国的帝国大厦是建立在美元全球货币之上的!
美国在21世纪要登上世界帝国的霸坛,有两大门槛必须跨过,一是中国,一是俄罗斯。所以,从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大战略也一直是两面包抄,双峰贯耳。东边,利用美、日、澳、韩、台包围中国,隔离俄印,西边利用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南边拉拢印度、越南,割裂欧亚大陆,不让俄、中、印和东南亚连成一片面向两个大洋的板块,堵住中俄走向世界的海洋通道。
但是,中俄的块头太大,而且一头大象一头狗熊背靠背站在一起,美国这头超级老虎一下子吃不下去。于是出现了问题:对峙。在欧亚大陆的中部一个叫外高加索和黑海的地方,美国领着欧洲的一群小兽,和俄罗斯呲牙咧嘴地互相威胁着,肢体磨蹭着冲撞着。在欧亚大陆的东北和东南部的海面上,美国领着亚洲的几只小狼,在徘徊着,伺机而动。一会是东海,一会是南海,一会是台海,时有惊涛骇浪。
但美国老虎始终没有直接扑上来,因为它的胃里正在消化着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两只沙漠和山地的兔子。同时,它的眼睛还盯着伊朗和朝鲜。但是,突然,外高加索发出了一声啸叫,两只大型食肉动物终于因为格鲁吉亚一个草原小旱獭掐了起来,双方还咬了一嘴毛,见了血。接着俄罗斯狗熊大发威风,让美国老虎不得不退避三舍。
只有食草动物的大象一直避让着美国和它的那些亚洲小狼。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美国自己竟然一个屁墩摔倒在地:华尔街突然爆发了金融风暴。这个意外的跟头,让世界看到美国其实是一只有着内伤的老虎。十有八九,是在追逐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兔子时,累成了这样。所以有人说华尔街真正的烂账是那两场遥远的持久战争。
但是,美国的跟头并没有让中国幸灾乐祸,而是让普通的中国人忽然感到,美国的倒下,竟然把中国也拉了一个趔趄——美国什么时候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中国的一条腿抓住了?之前一直有《货币战争》和《金融战争》的微弱呼声,但真让整个温和的民族大吃一惊的是,忽然有消息说中国有12000亿美元外汇被垃圾纸一样的美国债券套住。这让多数中国人高度警觉,从而也让美国人试图全部骗完中国外汇,彻底绑架中国经济的战略,提前暴露意图。在举国一致反对下,曾经准备大力救市的中国最终在悬崖边上停住了。
俄罗斯从北约东扩,美国公开支持中亚颜色革命这些赤裸裸的举动中已经看清美国的本意,就是继续肢解俄罗斯。索性撕破脸皮,跟美国玩起了全球政治、军事对抗。而中国也对美国试图用金项链绞死自己的战略阴谋有所觉察,于是,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握手,急忙解决了全部领土争端问题,在一些战略问题上开始了共谋。其中之一就是探讨在以后的双边贸易中,不再用美元结算,并开始打造新的金融体制。
这是非常高明的一步棋。美国之所以目前在世界称霸,其实凭借的就是财大气粗。什么财?就是美元。军事霸权、政治霸权是美国这只超级猛兽的爪牙,金融霸权才是它的内在动力的支撑。美国不断地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横行世界,也经常以金融危机的形式,轻易地迫使日本、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就范。但这次发生在美国自己身上的金融危机,让世界看到美国无耻一面的同时,也看到它虚弱的一面——这个有着心脏病的巨兽也是可以打倒的。它既然可以自己摔倒,就可以被外力打倒。
毫无疑问,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受害者和首先受害者都是中俄。而延缓美国称霸的进程,因此就应该成为两国心照不宣的目标,这目标还有着直接维护世界和平的深远和高尚的意义。现在,天赐良机,这头咄咄逼人的、即将成为世界帝国的怪兽自己摔倒了。让它在地上多躺一会;让它再次站起来的时候,不再拥有昔日的暴戾和暴力,绝对是那些被它逼到墙角的动物们的第一利益。但是,大象和狗熊级别的中俄都不具有落井下石的决心和实力。怎么办呢?俄罗斯副总理、俄中政府间委员会俄方主席亚历山大·茹科夫15日在政府金融科学院举行的“俄中金融银行体系改革经验”国际研讨会上发言时呼吁:在俄罗斯和中国贸易增长的同时,俄中学者、金融家、银行家应在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协助制订两国银行业相互渗透的新的金融机制,而不是只利用美元进行结算,这甚至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重要。对此,目前的时机是恰当的。
亚历山大·茹科夫的呼吁具有战略远见。如果中国和俄罗斯这一对难兄难弟,能够掐住并最终撕烂美元,必然会有更多的国家跟进。从长远看,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就将结束,美国人靠着印钞机换全世界财富的日子就将结束。接着,美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和霸主地位,也将开始动摇。
美国不是要在世界推行民主吗?民主只有在别国的实力足以跟美国抗衡的时候,才具有现实性。怎样提升自己的实力?追赶固然是一条路。但让领先者绊倒,并多在地上躺一会,也是个办法。于是,中国和俄罗斯真的应该继当年中国和苏联携手阻止美国东进以后,再次携起手来。这不是政治结盟。这是维护双方战略利益的共同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美国和欧洲20世纪在冷战中联手,通过石油搞垮苏联的经济进而肢解苏联。21世纪,世界也许会看到另外一出好戏:两只被老虎追赶的动物转过身来抓住并扳倒了老虎。
第五节、信息化时代核威慑作用降低了吗?
导读:
美国突然宣布要大幅度削减战略核武器,后来又说要在全世界推动彻底销毁核武器,让很多人以为美国是在说梦话。美国真是这么想的吗?
作者于是又拿起了解剖刀,把美国人真正的心思给挑了出来:美国不仅不会放弃核威慑,还在进行核武器的信息化改造!
以前,美国是靠核武器吓唬世界,当很多大国都有了核武器,很多小国也在搞的时候,美国又发展起信息化常规优势来了。
现在,美国又把两大军事优势组合起来。美国始终没有放弃讹诈全世界的意图。
2005年圣诞节来临之际,美国宣布F-22猛禽战斗机正式列装美国空军;今年圣诞节前夕,美国又送给全世界一个圣诞礼物——12月18日,美国突然宣布单方面削减3/4核武库,只保留1700——2200核弹头做战略值班。由于事先毫无预兆当然更谈不上先决条件,联想到当年美、苏双方关于战略核武器谈判时的锱铢必较,美国此举不能不让让世界啧啧称奇。
一、 议论:美国此举是一箭多雕
美国有媒体称,削减核武库是因为美国已经没有足够的钱来维护现有核武库的安全。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年要花费大约46亿美元来维持其核武库。但是近二十年来美国连续在世界上发动战争,特别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陷入持久战之后,美国军费已捉襟见肘,连最先进的F-22装备数量和其他武器系统的更新都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牵扯到美军的整体转型。在此情况下,美国自然而然地要精打细算,对现有的核武库进行重新评估。目前美国约有1万多件核武器,其中约8000件处于战备部署状态,且很多是大当量的。这个数量足够毁灭人类很多次。杀死敌人一次和杀死一百次的效果是一样的。既然如此,保留多余的能力就是一种巨大而没有意义的浪费。且冷战已经结束,美苏都已事实上放弃互相确保摧毁的战略。如果考虑到美军今天独步全球的信息化常规军事优势,大多数核武器更是没有保留的必要。
德国《图片报》认为,布什此举是担心核武器可能会出意外或者成为恐怖分子盯上的目标。这个分析也是有道理的。“911事件”中,连最安全的五角大楼和白宫尚且可以成为基地组织别出心裁攻击的目标,美国众多的核设施凭什么认为是绝对安全的?而一旦美国的核武器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引爆,其影响是不堪设想的。
我认为,除上述分析之外,布什此举的真实用意,还有着要卸掉美国身上的战略负担,去掉“赘肉”,集中资金,以在已经遥遥领先的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军事革命中轻装上阵继续领先的战略考虑。美国此举将节约大量的资金,除了将缓和伊拉克的战费紧张,还可以为进一步扩大部署NMD系统注入动力。大幅度削减战略核弹头,还将节余出大批战略导弹,这正好可以为其加装常规弹头,以加速实施美国国防部前不久提出的“一小时打遍全球计划”,为实验信息化闪电战奠定物质基础。
同时美国此举也是在解决朝鲜和伊朗核问题时,向国际社会作出的一个“积极”姿态,特别是在国际政治上将俄罗斯一军。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最多的就是美、俄两家。当年美、苏军备竞相生产,后来美、俄讨价还价互“掐”。现在美国突然出手主动大幅度削减了,俄罗斯必将一下子被闪得手足无措。因为美国有研制21世纪新武器系统的技术和资金,削减大批战略核武器,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大大加强国家安全,而俄罗斯则没有这些条件。如果俄罗斯不随美国的举动“起舞”,会在世界上受指责和非议;而如果跟随美国,俄罗斯将一无所有。
此举还意味着美国今后将在防止核扩散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对待那些试图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的态度将更加严厉。毋宁说,布什放下了许多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战略核弹头,但却拎起了一条可以任意挥舞的“道义”核大棒。
二、 实质:美国加速对核武库进行信息化改造
布什此举在军事理论领域引发的一大争论是:在信息化时代,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是不是降低了?俄罗斯国家安全和战略研究所专家谢尔盖·卡津诺夫认为,自从美国拥有高精度武器之后,进攻性战略核武器的重要性就开始下降了。而大多数西方战略学者则认为美国裁减核武库最多只是一个结构性调整。德国学者尤瑟夫就说,这表面上是布什上台所作的唯一一件“好事” ,但别忘了,美国拥有在15分钟内摧毁敌人的能力,这一点是没有改变的。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在美国宣布削减战略核武库之后随即举行的记者会上也强调:“拥有一种可靠的核威慑力量依然是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核力量也依然是迎接潜在安全挑战的关键。” 《华盛顿邮报》称,布什政府的这项决定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核武计划的关键部分,包括一些核研究中心,正在研究和设计中的新型核弹头,并且还有3万多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继续受雇从事与核武器相关的工作。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负责核弹头项目的托玛斯·阿古斯蒂诺则更加清楚地说:“现在的核武设施需要走出冷战时期的旧模式,以前的模式已经过时了。现在的核设施应该规模更小,但更安全,更可靠,而且花费更低。”
答案实际上已经很明显。美国此次大规模削减核武库,并非认为核武器在信息化时代的作用减弱,而是认为必须走出冷战时期的旧模式,使核武器战略向实战化转变。说得再清楚一点,就是美国在成功实现了对常规武器系统的信息化改造之后,将要对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庞大的核武器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了。由于信息化常规武器系统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巨大不对称优势,在对付一系列中小国家时,美国暂时不需要依赖战略核武器。但是,随着中小对手基本被打光,美国今天和未来面对的都是一些实力强大的大国,其中几个还拥有核武器。美国因此感到,趁着别国都在追赶它常规信息化优势,现在正是进行核武器系统信息化改造的时候。这样可以打一个时间差,等潜在对手回过头来,美国又将在新的领域独占鳌头了。美国非常清楚,仅靠它的信息化常规武器系统,是威慑不了拥有核武器的强大对手的。靠它的已经被证明没有效果的老式核武器体系也不行。它必须要拥有新型的核武器系统。如果人们把美国此举与它已经试验成功正在全球大规模部署的NMD系统联系起来看,这一切就豁然开朗了。美国在宣布压缩战略核武库之前,当量小、污染小的新型战术核武器事实上已经试验成功,并且是和美国的新型钻地导弹研制相同步的。美国此举是把一把抡起来很笨重的核铁锤,改造成更多轻快锋利的核飞刀。
这是世界军事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喻示着作为一个军事阶段,曾经终结了机械化时代的核武器时代已经正在被信息化时代所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核武器作用的降低,更不意味着核武器从此将退出战争舞台。相反,这意味着核武器的浴火重生。经过信息化改造后的新型核武器,由于使用门槛降低,将使传统核武器只作为心理武器的概念成为历史。由于这一实用性,新型核武器的威慑性将急剧增大。
美国改造核武器系统是和其加强信息化常规武器系统相辅相成的举动,一方面为核武器注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灵敏、精准特性;另一方面又为信息化常规武器系统赋予核武器的巨大威力。美国一系列的精确打击,曾经刺激它的对手们纷纷将重要设施转入地下,但现在美国的新型核武器系统,又在理论上让它的对手们陷入困境。
可以说,美国削减战略核武库的举动是一个战略性的“进攻信号”。世界不会被美国的假象所迷惑,而会因此准备开始新一轮以信息化技术改造现有核武库的潮流。世界面临的核战争威胁,将比冷战时代更大。由于这种恐惧,一些国家或恐怖组织,将以更大的“热情”倾心核武器,世界反核扩散的形势也更加严峻了。
第六节、海啸赈灾的准军事观察
导读:
本文写于2004年。作者不愧是站在国家航船的桅杆上瞭望远方的人,从一次海啸的人道主义救灾中,居然看到了亚洲北约的轮廓,当今世界的老大以及欧盟幼儿蹒跚的身影。
再没有什么比突发事件更能检验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了。很多的国家,也正是通过这个事件,展现他们的政治亲密度、军事反应力。
所以,作者选择这个角度,观察离中国如此之近的这个地方,那些穿梭的军事背影。
难得中国有这么个哨兵,时时为祖国的安危警惕着,怪不得海外称之为“鹰派”,不仅要有鹰之硬,更要有鹰之锐,鹰之警。
12月26日,平安夜的钟声响过,眼看2004年就将成为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难得的政治、军事“平安”年。然而,忽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结合部的海底一声巨响,将风光旖旎的南亚群岛瞬间撕裂,也把自伊拉克战争以来,正在进行“粘合”的世界几大政治板块,剧烈地震开了。惊天动地的海啸,带来了一幕远远超过“9.11”灾难的人间悲剧,同时还意外地带来了一场充满政治和军事意味的角逐。渐趋平静的血腥海水,遮掩着看不见的波澜此起彼伏。
此次救灾行动与以往的最大不同是军队的大量介入。在政治家眼里,发生在世界战略要地的这场自然灾难,为争夺、扩展势力范围和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博弈机会;对于军人们而言,那波及海域之广、杀伤威力巨大的海啸,则不啻为一场突发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各国不约而同地将海啸救援,当作介于战争与演习之间的准军事行动。作为旁观者,冷眼向洋打量那些全副武装的身影,不是没有必要的。毕竟,那里距我们的南国门仅一步之遥。
一、美国:自越战以来美军在亚洲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美军是最早发现此次救灾可以开发出军事效益的。地震一发生,特别是美国政府决定大力介入之后,美军高举人道救援的旗号,以海啸为假想突发局部战争事件,立即展开了各军兵种的联合作战保障行动。日本军事评论家藤井冶夫说:“美军此举的目的是显示力量,同时要针对‘不稳定地区’战事的计划,打算在此次救援活动中演习美军主导的联合作战”。
法新社称,这是自越战以来美军在亚洲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这“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反映出的是美国应对战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美国按照一场突发的战争模式,来检验从国家层面到驻亚太战区部队的全面应变能力。1、迅速做出政治和外交反应。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小布什总统弟弟到灾区巡视;老布什和克林顿领导“全国性赈灾运动“的场面。小布什在夫人劳拉和老布什及克林顿陪同下,还到印尼、斯里兰卡、印度和泰国大使馆进行吊唁。同时,布什总统下令全美国下半旗一周,对“大悲剧中的受难者”,尤其对数以万计的死者和孤儿表示同情。美国的认捐额,也戏剧性地一下从1500万美元飙升到3亿5千万美元。2、立即组成区域性国际联盟——实际上即战争结盟,为组成盟军做准备。这种类似战争动员和舆论准备的行动开始的同时,布什在他的得克萨斯州牧场宣布,美国已经联同澳洲、日本和印度,组成“国际核心救灾组织”,领导印度洋海啸灾区救援工作。不仅把中国、欧盟有意撇在一边,连联合国也再次被晾在一边,一如伊拉克战争时的历史重演。此次美国组织的“四国帮”,被分析家称为“可能是美国主导的亚洲版北约的一个翻版”。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是太平洋大国,也是美国的传统军事盟国;印度近年与美国是“战略伙伴”,彼此已经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联合行动机制。四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如此惊人的步调一致,足见其在共同利益促使下的心照不宣。虽然“四国帮”的寿命不到一周,作为应付未来在亚洲战争危机中联合军事行动的一次实践机会,其意味十分深远。3、以高机动性的海空力量快速开进,以控制局势,抢占有利态势。这些国家战略层面上的行动之后,是军事战略层面的紧密衔接。在所有参与救灾的世界各国军队或救援组织中,美军最早到达灾区,显示了以海空力量为主要编成的美军的高机动性。
2004年12月31日——距海啸发生5天,美国第一支包括航母和4艘舰艇组成的舰队已抵达苏门答腊的北部海域。2005年1月3日,以“好人理查德”号为核心,由一艘直升机航母和7艘支援舰组成的第二支美军舰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洋灾区。由6艘运输舰组成的第三舰队,满载包括可支持1.5万名海军陆战队员行动30天所需物资,从韩国和关岛开往灾区,直观地揭示出这个美国太平洋上战略基地的“战略”性。“林肯”号航母的兵力装备平均每天出动6到7次,把30多吨食品和净水运往印尼的偏远灾区。其出动强度,几乎相当于一场局部战争。“仁慈”号大型医疗舰拥有上千张病床并且可供救援直升机起降,显示了美国海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
这样的战略“三大步”与近年来美国或以美国为主进行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惊人的类似。在此步骤上,体现出了美国海外空军基地和航空母舰的战略重要性。在美国同时进行着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场战争的情况下,美国尚能抽出如此强大的兵力,做出如此快速的反应,这是一切关注美军在亚太如何干涉的人们,应该注意的。
分析家认为,美国正利用救灾的机会,向亚洲展开新一轮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渗透。诚如斯言。2004年7月,美国进行了“2004夏季脉动”演习,在全球同时调动7艘航母,同时在五大洋演习,最后齐集太平洋。美国在这里展现的不仅是它的太空和信息优势保障下全球海空遮断能力,同时也展现了它对太平洋地区的格外关注。拉姆斯菲尔德不久前对五角大楼下达了向“10—30—30”模式军事构想过渡的任务。这一构想的实质是:一旦美国政府决定动武,美军要在10天内准备和进发,此后30天内击败敌人,而后的30天内,美军应为到达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完成新的战斗任务做好准备。就是说一年之内,美国要能够连续打赢五场战争。 “2004夏季脉动”演习让我们看到美国海军在围绕这个战略转变这次救灾,给海军提供了一个近似实战的检验机会。
二、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派兵救灾
日本此次在军事方面的表现也非常抢眼。2004年12月28日,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下令正在印度洋上的“高波”、“雾岛”和“榛名”等3艘海上自卫队舰艇,前往泰国南部的普吉岛。一艘高速双体船从冲绳出发驰夏管灾区。同时,日本还宣布派出1000人的自卫队赴海啸灾区。一名防卫厅官员说,参与海外救灾行动的日本海陆空自卫队人员,历史上以这次的规模最大。表明了去年12月10日日本内阁会议上,通过的《新防卫大纲》中所表明的扩大自卫队海外活动的强烈愿望。《产经新闻》用图表方式标明自卫队以及各大日本战舰、战机即将活动于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分布图,指出:“这一派遣将对日本的军事防卫发生巨大影响。因为海陆空三自卫队将借这次救灾首次合而为一,进行统合作战。”
日本没有超越本土防卫的独立军事战略,它的一切都是以日美安保条约为出发点,以协助美军,扮演支援者角色为己任。故面对这样一场发生在海外周边的“战争”,日本出动的军舰和人员数量,都体现着日本当前的战略处境。但日本并不满足于此。即使是这样一次对于日本是空前规模相对于其他国家是小型的军事支援性行动中,日本也进行了联合作战,为以后日本军队跨出国门,独立担当海外现代作战的重任未雨绸缪。
“统合作战”即世界军事学术界统称的联合作战。但是,必须指出,日军此次“统合作战”,绝不仅仅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演练,而是一次准备跃出日本本土的“热身”。
2004年版的日本《防卫白皮书》鼓吹 “中国军事威胁论”。2004年11月,日本防卫厅透露了“中国攻击日本的三种可能性”。前不久,日本日本共同社称,防卫厅内部已经制订了明确行动计划:当西南诸岛——包括中国的钓鱼岛——有事时,防卫厅除派遣战斗机和驱逐舰外,还将派遣多达5.5万人的陆上自卫队和特种部队前往防守。这是很露骨的挑衅。其深层次动机是为未来策应美国的台海介入做准备,不排除其趁火打劫一举占领钓鱼岛的打算。此次日本不惜动用军舰和C-130运输机参加救援,其实也是在展示其强大的远距投送能力。
美国和日本在此次救灾中的军事表现,实际上是未来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联合军事行动的缩影。
三、台湾军队的“隐形”起飞
从这次军事赈灾还能看出亚太地区正在形成的美日台联盟互动的战略模式。台“国防部”草拟的“军事赈灾”计划中,空军准备了7架C130军用运输机及6组机组人员,台湾海军则安排了8400吨级的“中和”级运输舰,准备用于搭载陆军的支持装备及人员。直到半个月之后,台空军3架被涂掉标志的C—130H才在机密状态下,分批自新竹基地出发,经新加坡飞抵印尼棉兰。
台湾空军终于成行,新加坡“功不可没”。这个处处以以色列为榜样,立志当亚洲飞蝎的国家,在此次救灾当中,分外忙碌。连续增派了福克50型运输机和包括支努克等大型运输直升机在内的十余架直升机和登陆舰,运送武装部队和民防部队人员将超过600名。
在美日台之外,新加坡的角色分外引人注目。
四、印度:印度洋最强大的海军小试锋芒
此次海啸救灾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是印度海军。印度海军的表现,让世界看到一个迅速成长中的幼鲸。
海啸发生后,印度陆海空三军立即展开了“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救援行动”,陆续出动1.55万兵力、数十艘军舰、几十架直升机和运输机奔赴远离印度大陆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位于马六甲海峡西北端,据此可扼守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航道并控制孟加拉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美国、日本等国一直都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垂涎三尺,印度空海军以救灾为名,直插马六甲,其战略眼光可谓远大。
印度对外国军事力量进入其“后院”十分警惕,一度还非常“生气”。这也是它的海军分外积极的一个战略动因。印度驻美大使说:“我们有印度洋最强大的海军;印度洋为何以印度为名呢?它一直就处于我们的势力范围之内。西方人常把欧洲地图放在印度地图上,来估量印度的国土。即使是印度人也会因德里到杜尚别的距离比到其他印度城市近,而感到国家太小。但这次海啸让大家真正了解了印度疆域。当年绘制印度地图的英国也没有料到这一点:印度疆域可以扩展至印度洋。”其控制印度洋的决心和成为全面意义上大国的世界雄心一览无遗。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旗下,美国和印度舰队犁起的浪花,已不可避免地搅在了一起。
印度是亚洲唯一拥有大型航空母舰的国家。印度海军舰队副司令指出,“我们已经证明海军作为一个外交工具完全能够支援印度的政治和地缘战略目标……”
从印度外交官和印度高级军官的话里,隐隐可以看出印度近年来军事革新的步伐和雄心。印度在“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的引导下,正在对传统军事战略进行大幅调整,强调主动出击,打“有限战争”。特别是海军正向具有远洋进攻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转型,此次海啸人道救援的表象背后,深藏着其不可小觑的军事动机。一个全球海洋大国和一个地区大国的冲突,也隐含在海啸过后的***中。
五、欧盟:政治幼儿的军事启蒙
在今天的世界上,正在一体化的欧洲,一直在努力与美国争夺政治影响力,显示政治存在,从大战略的高度服务其政治多极化的总目标。这使得欧盟国家的海军力量,成为此次海啸救灾的另一个微弱的亮点。
法国是欧盟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向灾区调派大型军舰的欧洲国家之一。它的一艘直升机航母和一艘护卫舰及1000多名军人,1月4日从吉布提出发,10天后抵达苏门答腊。
英国派出了3艘普通军用舰只核架大型军用运输机、2架直升机,德国派出了一艘载有2架直升机和45个床位的医疗船,挪威、西班牙、希腊和奥地利则只派出了少量的C-130运输机。
希拉克力主建立人道主义快速反应部队,以能够在全球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